消费券大数据里藏着“促消费密码”

2022年08月19日 06: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熊志

  这几个月,消费券热起来,消费者“衣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所需,基本上都被各地发放的消费券“关照”到了。疫情之下,为了拉动内需,各地区在今年纷纷大力发放消费券,从几千万元到上亿元的规模不等,涵盖商超、餐饮、文娱乃至汽车、家电等各个领域,在提振消费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发放消费券又有很强的“乘数效应”——相关研究显示,每投放1元的消费券,大约可产生2-3倍的直接消费乘数,效果显著。民众消费意愿增强,企业、商家就会有更多收入,市场主体活力增加,又为稳增长、保就业打下了基础。

  不过,作为一种短期刺激工具,消费券当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大多数消费券都是以地方财政来兜底的,这种大规模的让利举措未必能够长久,也不易形成依赖效应。当消费券力度减弱,甚至发完了,公众的消费意愿能不能保持?

  比如,像日常去餐厅吃饭,属于一种相对高频的消费,需求本身较为强烈,但像大型家电、汽车等耐用新型消费品,是典型的低频消费。消费券拉动的一些下单量的增长,往往是将消费者未来的需求提前透支了。买完一辆车,一台冰箱,今后几年甚至十几年内未必还会再次购买。

  因此,对类似的耐用型消费品,除了靠消费券来让利外,还得加大对增量市场的挖掘。特别是在一些消费下沉市场,民众有消费的意愿,但意愿不够充足。对此,可以通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相关补贴政策,来挖掘一些潜在的消费需求,同时做好配套服务,提升消费体验。

  而要让消费券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发完消费券远远不是终点。消费券的使用、核销情况,它沉淀的一些数据,比如消费种类、价格偏好,不同类型消费券的核销率等,是相当有价值的一笔资产。

  比如,梳理消费者最爱去哪些餐馆,哪种消费券的乘数效应最大等数据,有助于政府掌握不同行业的真实情况。这样一来,各地政府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商家提供指导,帮助它们提升消费品的供应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为今后出台一些促消费、企业商家纾困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也能提升今后再次发放消费券的精准度。

  还得看到,消费意愿不足,也跟经济稳增长存在压力相关,在一些企业、商家经营困难,员工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动力就会受到影响,更倾向于进行必需品的消费。

  针对这种情况,要在稳增长、保就业上下足功夫。比如,针对一些经营特别困难的行业、企业,可以推出减费降税的让利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尽可能为困境中的市场主体纾困。

  再比如,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经营方面降低门槛,提升服务效率,让企业可以免除后顾之忧。企业生存条件优化,经营状况改善,才能释放更多就业岗位,确保员工收入,员工也才有更多动力去消费。

  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让消费券拉动的消费意愿延续下去,注定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要促进消费,增强经济活力,就得给企业、商家充分减压,给民众持续让利,唯有如此,消费意愿和烟火气才会逐渐回归。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消费券大数据里藏着“促消费密码”

2022-08-19 06: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熊志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