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和认同是东方之珠不变的容颜

2022年06月29日 07: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青平

  东方之珠,维港之畔,矗立着一座形似方鼎的宏伟建筑——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7月2日,这座历时4年建设的“宝藏”博物馆,将在香港回归25周年的第二天正式开放。数周前,面向公众的门票甫一发售,便受到香港市民的热情追捧,目前已预售7万多张门票。有市民表示,自己排队约1个小时才成功进入官网购得门票。

  许多香港人犹记得,12年前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在港展览的盛况:当时,为期3周的展览共吸引了逾90万名市民参观,有人去过一次又一次,就是不想错过细细端详张择端笔下北宋汴梁市井风貌的宝贵机会。如今,这份家门口的惊喜进一步被放大,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展出914件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包括166件一级文物,其中不乏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定窑白釉孩儿枕等国宝级珍品。这份祖国送给香港的厚礼,以其独特的方式,将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呈现出来。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也是一座文化传承的桥梁,让文脉血脉相承,让心灵沟通、情感融通。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从来都不是干瘪、抽象而生硬的。在那些传世书画、宝贵器物的勾牵下,传统文化的生动气韵会自然而然散发出来。中华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总有一个时刻、一个侧面,能够唤醒、激活观众的文化基因。不管你身在何处——北京或者香港,中国或者海外,在亲眼看到汝窑瓷器的那一秒,都会被那份摄人魂魄的美所震撼;在欣赏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摹本)时,也会被“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场景所牵动。令人炫目惊叹的展品背后,是油然而生的文化自豪感与历史厚重感。

  当观众穿过呼应北京故宫中轴线概念的中庭,眺望不远处的维港和对面的大屿山,脑海中会自然地从藏品想到文化,从文化想到历史,从个体人生想到家国之念。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在香港故宫实习生计划、导赏员计划和流动文物医院等活动的带动下,会有更多香港青少年爱上传统文化,乐于分享自己的理解,把游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每一次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加深,都能让香港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更有底气,让香港民众对祖国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进。

  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艺术、中国与世界……不难发现,“港版”故宫并不是对北京故宫的简单复刻,而是从香港角度出发,用香港眼光策展,展现出了极强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文化传播绝不是自说自话,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命题。正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所说的,该馆的定位是一座“连结的博物馆”。这一点,暗合了“十四五”规划中将香港确立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地位和责任。

  何谓“连结”?作为中西文化交融之地,香港一方面可以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艺术,弘扬中华文化之美。据介绍,香港故宫的策展团队成员有着多元的文化和教育背景,这可以让博物馆在策展时更具国际视野,帮助国际观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跨越文化界限、打破文明隔阂,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在“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展厅中,将故宫文物与巴黎卢浮宫馆藏同时展出的设计,就不失为促进文明对话的策展巧思。

  另一方面,“港版”故宫可以促进世界文明的对话,以开放、平视的姿态看待不同文化。未来,不管是三星堆文物、曾侯乙墓文物,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大都会美术馆的印度艺术珍藏,都有望在这里共同展出,供人们交流互鉴,彰显“香港故宫”独特的文化厚度与包容气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海风继续吹拂,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将在这座建筑中被传承、被讲述,香港同胞的文化认同感也将在一次次文化之旅中不断增进。

  背靠祖国,立足香港,放眼世界,这是香港最好的机遇,也是香港最大的底气。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自豪和认同是东方之珠不变的容颜

2022-06-29 07: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青平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