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挖掘丘陵山区粮食增产潜力

2022年06月23日 06:48   来源:经济日报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生长着粮食、蔬果茶以及油茶等成百上千种农作物,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足50%,远低于全国农机化72%的水平。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充分挖掘丘陵山区粮食增产潜力,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挖掘丘陵山区增产潜力,要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着眼。今年受世纪疫情、俄乌冲突等各种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粮食供需严重失衡,全球粮价持续高位运行。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国内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幅度明显低于国际水平。这得益于今年以来我国继续采取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持续投放政策性粮食、严厉打击资本恶意炒作粮价等一系列粮食保供稳价措施,确保全国粮价能够保持整体平稳。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为全年粮食稳产打下了基础,为稳物价保民生、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基本支撑。但是,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增产难度大,保障粮食安全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低,也是粮食增产的潜力所在。我国丘陵山区耕地条件较差,坡高路陡,上山下田难,地块细碎,巴掌田、鸡窝田、斗笠田到处可见,机械化作业面临无路可走、无机可用和无好机用的问题。现在,一些丘陵山区仍然保留着牛耕人犁、人背马驮的原始农业生产方式,粮食产量低、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下,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丘陵山区农业从业人口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农业生产后继无人,耕地撂荒存在风险。

  农业机械化关系“国之大者”,应该重点关注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低这个短板,重点投入。短期要加强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轻便的多功能农机具的研发制造和应用,逐步解决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长期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把小而散、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望天田”,改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道路畅的良田,解决农机无路可走、下田作业难的问题。对农田宜机化改造,要以建设百年工程、千年工程的心态来做,急不得。

  丘陵山区要发展粮食生产,还要帮助农民找到持续致富的门路。一些地方利用古老的梯田积极探索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梯田变成“致富田”,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如浙江遂昌利用古老的梯田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吸引城里人来体验插秧、收割水稻的乐趣,把美丽的风景、传统的农耕方式转变为经济优势。云南红河县利用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哈尼梯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丘陵山区要粮食,也要生态环境,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粮食生产。那些留存至今的云南哈尼梯田、广西龙脊梯田、河北石堰梯田等,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当地的农民,为了解决吃饱饭的问题,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自然环境依山而建的农田建设工程,是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典范。日前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是北方旱作地生态循环可持续农业的样板。石堰梯田里种植核桃、花椒、小米、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还有蓄积雨水的水窖,既能浇灌庄稼,又防范水土流失。

  丘陵山区生态环境优美,是农民辛苦劳作的农田,是游人眼中美丽的风景。发展粮食生产要立足乡村振兴,把丘陵山区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成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家园。(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挖掘丘陵山区粮食增产潜力

2022-06-23 06:48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