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聘岗位“看不到的远方”,行业欠他们一份尊重

2022年03月31日 07:16   来源:红网   伍菲菲

  “脏活累活全是你干,做得比别人多,扛的事情比别人大,拿的比别人少。”近日,在《半月谈》的报道中,一名社区窗口工作者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状态。据采访对象反映,在一些社区,整个社区几乎都是临聘人员,有编制的很少。由于社区是前线,出问题也是第一责任,这些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很大。除了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一部分人外,也有人抱着“反正是临时工,不开心就不干了”的心态,面对办事群众时缺乏耐心。(3月28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有人认为这是行业的常态,很难改变,但是笔者认为既然存在不合理性,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应是妥协,而是做出努力协调改善。剖析临聘人员“心灰意冷”的根本原因,不难发现,并非薪资比在编人员低,而是与薪资不匹配的工作量。临聘人员工作时得比正式人员靠前线一步,领福利却得退后一步,做着最脏最累的活,出问题时却“背着最大的锅”,岗位得不到尊重的常态也让他们逐渐失去工作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慢慢积攒着失望。

  但基层工作繁琐复杂,人手不足的问题主要还得靠招聘临时人员的方法解决。据《半月谈》不久前一篇报道,东部某沿海城市的一位乡镇干部所描述,其所在乡镇现有在编人员94人,临聘人员122人,如果没有临聘人员,工作根本无法完成。而这种临聘人员撑起基层半边天的情况现在也已非常普遍。作为一种临时用工形式,他们对缓解基层工作压力作出了很大助力。一边是临聘人员角色的不可或缺,一边是物质保障和精神关怀缺位后被挫伤的积极性,两者如何协调需要正解。

  笔者认为,首先要真正打破在编人员和临聘人员的心理隔阂。让临聘人员感受到的不再是委屈和歧视,而是基层战线上并肩向前的协作力量,是被尊重,被需要,被认可。

  除此之外,基层政府还应落实临聘人员的待遇保障,完善相关激励机制,让奖励不再是临聘人员触碰不到的天花板。在绩效考核上,也应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完善。摈弃唯“编制身份”论,而应依“工作贡献”论,让踏实工作的临聘人员也有被提升的机会。

  给予应有的尊重,让临聘人员脱离尴尬的现实处境,不但能让他们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长远看,也有利于基层工作的良性高效运转。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临聘岗位“看不到的远方”,行业欠他们一份尊重

2022-03-31 07:16 来源:红网 伍菲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