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需要更多科技特派员

2021年09月17日 07:09   来源:南方日报   丁建庭

  9月2日,广东省科技厅发布2021年关于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通知,引起创新链条上的广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这项工作委托广东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组织实施,近日南方日报评论员就来到这家专注技术转移转化的企业实地走访,一探广东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模式和成效,及其在广东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已久,旨在鼓励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者到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自2008年起,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将原来的“星期六工程师”探索做法以制度形式转化为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4月,广东又对这项制度进行大胆改革,创造性引入“揭榜制”,打破职称、地域限制,推动科技特派员与企业技术研发需求精准对接、精准特派。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改革,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揭榜挂帅”——“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主要依托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的华转网进行线上对接。这一线上平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既能实时征集各行业领域企业的技术攻关难题,同时也能将整理后的技术需求清单推送给符合技术条件的专家,从而完成技术供需双方的智慧匹配、高效对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发展。据统计,去年以来,华转网吸引了格力电器、东方电气、蒙娜丽莎集团等1200多家企业发布技术需求800多项,需求悬赏总额超过1.6亿元;集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澳门科技大学等单位的近2000名全球科技人才,为600多家企业成功对接和柔性引进科技特派员。

  科研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但不得不说,当前科研成果转化还存在不少难题,仍是制约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其中有激励机制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很多时候并不匹配。对于企业来说,许多科研成果没有应用转化的价值,和企业的需求完全不一致,纯粹就是“无效供给”。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关注的更多是专利申请、课题申报、论文发表,而对后续的成果转化则考虑较少。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坚持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大胆尝试“揭榜制”,通过精准特派的新方式,致力解决科研、发展的“两张皮”问题,将政府项目立在企业需求上,把研究成果直接转化在企业车间,将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变成“定制化”的工作。以蒙娜丽莎集团为例,科技特派员进驻公司后,优化陶瓷基本配方,攻克技术难题,已帮助企业申请发明专利2件,预计新产品推出后将为公司带来2000万—4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些年,从中央到广东再到各地市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配套发放了一系列奖励和资助资金。如何让这些资金的效用最大化,真正用来促进科技创新、满足企业需求?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也提供了一个创新思路——当企业和科技特派员对接成功后,由企业与派出单位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并实际支付悬赏金额,同时省科技厅按照企业支付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20万元的省级立项资助。这对于有创新需求的中小企业特别重要,不仅提高了政府资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力激发了企业的创新需求、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与此同时,派驻企业的科技特派员在课题申报等方面也有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引导更多人积极参与科技特派员工作。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方向是清晰的、路径是正确的,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与企业的需求、创新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是整体规模还比较小,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还不够突出;二是入库的特派员还不够多,特别是全球顶级的专家数量还比较有限。在这个创新的时代,需要把各种创新资源有效匹配,让创新要素活力竞相迸发;需要把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开来,吸引更多科技特派员加入其中;需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搭建好服务平台,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创新发展需要更多科技特派员

2021-09-17 07:09 来源:南方日报 丁建庭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