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和人民“深潜”一生

2021年05月27日 07:44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评论员

  今年3月,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与世长辞。骨灰遵照其遗愿撒入渤海,继续他一生的“深潜”,守望祖国的万里海疆。近日,中宣部决定追授彭士禄“时代楷模”称号。作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禄却自称“核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在他传奇的一生中,流溢着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血脉传承,书写着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奉献,彰显着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弘毅自强。

  “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彭士禄的父亲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曾散尽家财分给农民,就义时年仅33岁。年幼失怙,先后被20多户百姓代为抚养,14岁参加革命……特殊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让彭士禄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他不曾以英烈之后自居,却继承红色家风,将共产党人时时处处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先的精神浸入骨血。1956年,中央决定选派优秀留学生改学原子能专业,征求意见时,即将从其他专业毕业的彭士禄毅然作出肯定答复,“只要祖国需要”。彭士禄晚年基本失去胃功能,却始终低调,不向组织提要求,并且在科技成就获奖后将奖金全部捐出。他告诉子女,自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一生都要尽力回馈祖国。

  “我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一是建核电站。”核潜艇保障国家安全,核电站服务社会建设,二者的研制正是国家在不同阶段迫切需要的两件大事。毕其一生,彭士禄始终将个人事业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上世纪50年代,美苏先后研制出核潜艇,这种深潜于海面下的核动力武器被公认为是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在一无外援、二无资料的情况下,彭士禄与同事硬是通过参考国外核电站进行核潜艇理论研究与方案设计,靠三班倒提高验算速度,冒险随艇出海试验,以极大的毅力推动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上马两年后开工,开工三年后下水。艇上零部件4.6万个,没有使用一颗来自国外的螺丝钉。1974年8月1日,“长征一号”核潜艇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到上世纪80年代,彭士禄又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大亚湾等核电站建设。由于所从事的工作是国家最高机密,彭士禄长期隐姓埋名,直到晚年才为人知晓。他曾在自述中这样坦陈心迹:“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不做则已,一做到底。”科研生涯中,彭士禄有“彭拍板”“彭大胆”“拓荒牛”等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绰号,这些绰号中蕴藏着他一以贯之的重创新、重实证的科学家精神,以及百折不挠、敢于担责的工作作风。带队研制核潜艇时,彭士禄经常有七分把握便拍板做决定,余下三分在实践中解决。这种做法并非莽撞,作为科研工作者,他的信心建立在数据基础上,“一定要用数据说话”;身为负责人,不能把宝贵时间浪费在空谈,只有付诸实践、有错就改,才能使理论尽快走向成熟。他力排众议拍板决定建设陆上模式堆,成为保障核潜艇顺利研制的关键一环。筹建秦山二期核电站过程中,彭士禄向中央建议,核电站建设不能只靠外国技术设备。凭借创新进取的“拓荒牛”精神,他指挥自主设计建造出我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让我国成功实现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而在诸多贡献面前,彭士禄始终保持谦逊,拒绝被称作“中国核潜艇之父”,就如同一颗螺丝钉,沉默而牢固地铆住核动力这一大国重器。

  回顾彭士禄的事迹,他曾为祖国和人民利益“深潜”一生,但形象随着岁月洗礼愈发高大伟岸。他心系祖国、甘于奉献、自立自强、勇于创新的精神,也为后来人所继承弘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我们要以彭士禄院士为榜样,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奋勇拼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为祖国和人民“深潜”一生

2021-05-27 07:44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评论员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