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引话题争议

2021年04月08日 08:19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 父母车祸双亡,姐弟相差20岁,尚且年幼的弟弟怎么办?新近上映的电影《我的姐姐》抛出的这个话题,因为触碰到备受关注的“重男轻女”“要不要生二胎”等涉及亲情、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热点话题,“击中”了很多人。面对生来注定的男女分别、长幼次序,面对飞来横祸下的人心复杂、世事难料,面对不同境况下的现实生活,年轻人究竟应在自己的行囊中放入亲情与责任,还是放入人生理想?且看以下观点。

  不应忽略背景的复杂性

  忽略不同事件背景的复杂性,就容易只运用法律对事件进行非黑即白的评判或归责,却对人性的力量缺乏关注。影片着力展现的人性温暖,恰恰是现实中起决定作用的法理所须臾不可离的补充解释。可以说,是人性圆融了法律的棱角,让纠纷的纾解方法有更多温和的可能。

  有人认为女孩理应背负责任、供养家庭,是错把“情”当成“理”,用原生身份局限了人的选择权。笔者并不认同。不要盖棺论定一个家庭的“倾轧”和“无情”,也不要轻易责难那些“姐姐们”的表面软弱。毕竟太多家长里短还不曾被人聆听,最终选择咬牙担负也未必不是人性的坚强。

  有关家庭话题的争议频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面对某些传统观念感到的压力与抗拒。面对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对立冲突,从讲道理也讲情理的角度重新审视“闹大了”的家务事,才能有效纾解这类话题中的内生压力,让责任和亲情都回到更缓释的语境中,共求最优解。(陈之琪)

  给亲情多点时间与宽容

  亲情或许会阻碍个人对理想的追求,或许会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负担,但就此得出“亲情有罪论”未免太鲁莽,抛开亲情而独自快活的做法不应被提倡。

  说到底,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亲情使人的社会性更加凸显。被浓郁的亲情环绕,我们会感到温暖,更加有力量应对生活的波澜。影片中出现的暴打、篡改姐姐志愿等极端行为,确属亲情分布严重不均衡给姐姐带来的痛。但如果因此生发恨意并进行传递,那痛苦的累积只能越来越多,亲人终化陌路人,消解了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

  唤醒沉睡的亲情,给它多点时间与宽容,或许才能化解心结。“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太多言语道出了亲情的特殊性。先天的骨肉亲情基础已经具备,我们仅需接受后天感召,一点点、一滴滴地消解各种误解与偏见,重拾遗失的厚重情谊。过程或许漫长,付出可能艰辛,但人心毕竟是有感受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亲情能得到有效回应,也不枉经历“一番彻骨寒”。

  亲情使人温暖。摆脱家庭的羁绊固然可享受独自快乐的生活,但有了亲情这一根线,我们才能时刻感知到被牵挂,才能让飘荡的心有一个寄托的处所。(孙文静)

  没义务为他人行为买单

  比起在亲情伦理中打转,更值得讨论的是,姐姐可不可以不抚养幼弟呢?

  人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弟弟是父母的选择,没有道理说他们去世了,这种选择所对应的责任就应该换个人承担。反过来,谁承担后果,谁就有权利作出选择。是否抚养幼弟会给姐姐安然的生活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既然结果要由她承担,她有权利作出选择。

  不管姐姐如何选择,我们都应该宽容以待。一味强调亲情人伦,忽略当事人面临的现实处境,实际上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从情感上讲,弟弟出生时姐姐已经读大学,两人并没有很深厚的感情;父母为生二胎强迫姐姐假装残疾,甚至因此家暴,替父母承担抚养义务的情感动力何在?总不能说以亲情的名义,就可以要求他人无条件原谅亲人带来的所有伤害,因为生得比较早就要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吧?从现实看,弟弟筷子都不会用,带这样一个孩子不会影响姐姐学习工作、谈婚论嫁吗?

  影片中的姑妈就是一个符合“长姐如母”传统规训的姐姐,从拒绝套娃的隐喻中可以看到,一味“舍己为人”带来的不是奉献他人的成就感,而是阉割人生后的自我价值缺失。笔者支持电影中的姐姐将弟弟送养,安然的生活归于安然,弟弟也能在完整家庭环境中幸福成长。(维 辰)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我的姐姐”引话题争议

2021-04-08 08:19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