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跟“防疫大白话”学学沟通

2021年01月29日 07:01   来源:北京日报   胡宇齐

  “也别串门了,上谁家谁也不待见你,撵你吧,乡里乡亲的,不撵你吧,你是那个屎壳郎爬脚面,不咬人也硌硬人。”近日,大兴区榆垡镇太子务村村支书李金龙的一段“乡村防疫大白话”走红网络。大喇叭里的“土味”话风,让人忍俊不禁、印象深刻。

  回溯抗疫一年多来,类似的白话喊话屡屡登上热搜。有劝人少聚集的,“今天串门聚餐 明天病房相会”;有督促戴口罩的,“口罩还是呼吸机 您老看着二选一”;有倡导“就地过年”的,“与其返乡隔离14天,不如留厂多赚四五千”……喊话也好,标语也罢,人情味烟火气十足,全是老百姓听得懂的质朴表达。原汁原味、简洁明了、入情入理、直击人心,大家愿意听、愿意传,自然接受度高、传播率广,宣传效果也相当“硬核”。

  会讲话,会讲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学问。“防疫大白话”刷屏,无疑是重要启示。有言道,“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跟群众对话沟通,必须因“人”制宜。既然要喜闻乐见,就得力求通俗、言之有物,力戒官话套话。无论是宣讲政策、解说事项,还是回应热点、调解纠纷,都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人家心里想什么、愿意听什么、容易接受什么,主动接地气、聚人气。这份沟通时的“受众思维”,其实也是尊重群众、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不可否认,现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个别基层单位的官方表达里,直接质朴的白话还比较稀缺。满目“八股”、爱打“官腔”、绕来绕去、云里雾里,这种板起面孔的表达很难“入耳”,又谈何“入心”?细究起来,不会说白话,也是一种本领恐慌,更是官僚主义作祟。

  面对采访,李金龙坦言,镇里有统一录音的宣传稿,但他觉得每天播的内容一样,有些死板,便根据情况自己写稿、自己广播。田间地头“大喇叭”里的表达智慧,值得干部们多多借鉴。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多跟“防疫大白话”学学沟通

2021-01-29 07:01 来源:北京日报 胡宇齐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