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默认授权”不能听之任之

2021年01月15日 08:08   来源:北京日报   晁星

  近段时间,某线上买菜平台的用户反映,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授信付款业务,稀里糊涂就欠了100多元。网上买个菜,莫名“背了贷”,要是未能及时发现产生逾期,还会影响个人征信,细想着实让人后怕。

  事实上,这类操作在互联网领域不算稀奇。早些时候,为了方便收集用户信息,各大商家就搞出了不少套路——有的在“隐私协议条款”里堆砌专业术语,让人读来读去不解其意;有的将关键信息隐藏在犄角旮旯,稍不注意就随手点了同意;更有甚者,直接就替你打好了对钩……如今,随着支付方式多样化,一些商家故伎重施,背地里就“帮”大家开通了授信付款、免密支付、自动续费等功能。这种悄悄把手伸进用户钱包的行为,不仅无信无良,更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陷阱多、套路深,一众商家却美其名曰“送福利”。比如,在视频网站的说辞里,自动续费不仅便宜一些,还能避免用户因忘记续费错过好剧。再如,一些外卖平台提出授信付款是“优质服务”,用户有红包补贴拿,还可以先消费、后还钱。然而,既是好事,为何不能大大方方说清楚讲明白,让用户自己选择?“默认授权”到底是“善解人意”还是“善解钱包”?在冗长的“协议条款”中,商家往往把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让用户难以较真儿,也懒得去较真儿。

  说到底,“默认授权”之类,更像是一种技术霸凌。一些互联网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复杂程序建起“高墙”,要想“进门”,只能“同意”。对此,不能总让人吐槽一番、自己买单,管理必须及时跟上。首要一条,就是给“默认授权”作出法律定性,究竟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其次,则要进一步强化监管,以案释法、以儆效尤。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祭出了相关举措,不少违规处理个人信息、频繁骚扰用户、欺骗误导用户的APP陆续被公开通报、下架整改。严查严打、驰而不息,商家才不敢肆意妄为。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糊弄人绝非长久之计。互联网躺着赚钱的阶段已经过去,品质口碑、消费体验才是未来比拼的关键。沉迷套路不醒,只会透支信任,把自己“套牢”。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对“默认授权”不能听之任之

2021-01-15 08:08 来源:北京日报 晁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