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为故宫“养老”的年轻人

2020年12月28日 07:16   来源:红网   严奇

  在故宫,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上得了屋顶、下得了库房,修得了文物、办得好展览,做得了研究、跟得上时代。他们与故宫对话,静护朝夕,陪伴四季。杨玉洁修复瓷器,郁文韬保管文物,吴伟忙着考古挖掘,康晓璐策划新媒体作品……每个平凡的日子里,都有着年轻一代的选择、坚持和担当。(12月27日《人民日报》)

  前段时间,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入北大考古系引发热议,有不少网友“酸”道:“考古专业冷门,还可能找不到工作。”可见,社会上有不少人对年轻人参与文物保护事业,心存刻板印象。在这些人眼中,每天守着瓷器、陶器、木器等古物件,单调乏味,没有新鲜感。实际上,“修旧”也能“如新”,年轻人参与文保工作也有自己的快乐。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年轻群体对故宫文保事业的关注。不少人赞叹道,文物修复原来是那么新鲜、可爱、充满惊喜的工作。年轻人修文物涌现出的“反差萌”,一时间带动了不少高考考生报考考古专业。从中可以看到,文物保护事业与年轻群体并不绝缘,也能给青年群体带来勃勃活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多多少少都存在“代沟”,年轻人与古文物之间亦是如此。故宫建成至今已有几百年,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可以说,它已成为一位“步履阑珊的老人”,需要持续的修复和还原。有人说“以老养老”是未来的趋势,可现如今,为故宫“养老”的却是一群年轻人,“敬老之心”由此可见。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敬老”不局限于关爱老年人,它也体现在尊重历史、保护文物、守护传统文化等方面。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赡养父母亲人一般,都是我们当代年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那些投入青春力量,从事文物保护事业的年轻人们,我们当多一点感谢。

  为老人养老,对话交流更重于照料起居生活。为故宫“养老”,实际上也是与历史对话的过程。善于与传统文化对话,才能继承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更多乐于与历史与文物对话交流的年轻人。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点赞为故宫“养老”的年轻人

2020-12-28 07:16 来源:红网 严奇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