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培训班鄙视链”先解父母心结

2020年09月18日 08:33   来源:广州日报   许晓芳

  据媒体报道,最近,一份“教育培训班鄙视链”的名单在网上热传。马术班、竖琴班、国际象棋班等相对冷门的课程,处于“鄙视链”的顶端,而常见的乒乓球班、钢琴班、书法班则被认为是“俗气”的低层次课程。

  前阵子火爆的《三十而已》中,女主角顾佳不惜卖掉各种奢侈品给孩子报马术班就引发网友热议。就这份“鄙视链”名单看来,“顾佳式焦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中国家庭的缩影。如果说在几年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意味着要给孩子多报几门课外兴趣班,给孩子找到尽可能多的兴趣开发机会,那么如今家长们面临的这种新趋势不仅越发“烧钱”,还让孩子们“烧脑”。

  从何时起,小众、特别、仪式感成了评判兴趣班是否足够高级的标准了?加入兴趣班,初衷是为了让孩子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本该以孩子的个人意愿和能力特长为优先考量,才能够让孩子找到最适合的兴趣发展方向。但如今的新导向显然不是这么考虑的,孩子的兴趣班似乎变成了“预备班”,变成了家长的名利场。父母为子女报班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让孩子享受到“小众优势”——以小众特长换得名校敲门砖、结交高层次的朋友;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的品位和能力提供证明——自己眼光独到、有想法,更有实力护航孩子成长。

  站在一些父母的角度上看,尽可能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条参赛选手少的“赛道”也不过是顺势而为的无奈之举。这些家长被社会潮流的发展裹挟前行,未必轻松,可为了孩子,再难也得咬咬牙。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本无可厚非,但要让这股风气“刹住车”,关键还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鄙视链”的影响,扭转家长对于兴趣班“鄙视链”的认识误区。家长应认识到,一些兴趣科目之所以成为“冷门”,并非科目本身特质所致,而是由于国内师资少、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这就意味着这些小众兴趣在国内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以后实用场景也有限,即使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去学习,也未必能收获很好的效果,不过图个“噱头”而已。而且,要是兴趣班完全脱离了兴趣,而成了父母强加于孩子身上的喜好,那么长此以往,不仅孩子的兴趣得不到激发,反而可能会在兴趣班中彻底失去兴趣。这样的结果,相信也并非父母所盼。

  说到底,兴趣班的应有之义是帮助孩子找准自身优势,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思维方式,父母应该因材施教引导孩子获得多方面的兴趣和技能,如此方能促进其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解开“培训班鄙视链”先解父母心结

2020-09-18 08:33 来源:广州日报 许晓芳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