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新华:刺激多花钱并没有增加总需求

2020年07月28日 09:16   来源:深圳特区报   

  目前的世界,是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一遇到危机,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刺激经济,金融危机暴发如此,疫情危机暴发也如此。正如一位美国网友所说:“这使我想到,如果地球遭到外星人的攻击,那么美国的第一反应将会是降低利率。”

  凯恩斯主义从来没有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地区有过缔造繁荣的例子,相反,它阻碍繁荣的例子倒是很多。

  例如,日本实行凯恩斯主义已经30多年了,但期间,日本经济从无回归高增速的迹象。

  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联储也反复刺激经济,但美国经济增速也始终徘徊在1%到4%点多之间。要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末之前,美国经济增速还有过7%多的增速。

  尽管凯恩斯主义从无成功的例子,但全球的大多数政府,仍然不愿意放弃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中,也多数是凯恩斯主义的信徒。

  人们相信有成功先例的理论,是很自然的,但,人们为何会坚信一个从来没有成功案例的理论?这一奇怪的状况是怎么来的?

  首先是因为,人们对需求理解错了。

  经济学上,需求是指人们有购买的欲望且能支付得起。例如,我需要别墅,但我支付不起,所以,别墅不是我的需求;只有当我支付得起时,我才对别墅产生需求。

  需求的关键,是有支付能力。因此,需求不会平白无故产生。人们要有收入,才能产生对其他商品的需求。

  当遇到危机时,人们短期收入、未来收入下降,支付能力下降,人们的需求自然也就下降了。此时,应该采取改革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费用,提高人们收入,使人们的需求恢复、增加。

  但是凯恩斯主义却认为,此时只要刺激人们多花钱,那么,总需求就会提升,人们就可以赚到更多钱,需求也就更多,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凯恩斯主义者没有搞明白,刺激人们多花钱,是减少人们的支付能力。今天人们多花了,明天只能少花,其实并没有增加总需求。同时,因为刺激政策扭曲了市场调整应对危机,使得人们未来收入会进一步减少,总需求反倒会下降。

  前文说过日本的例子。日本搞凯恩斯主义搞了30多年,从来没有进入所谓的总需求日渐提高的良性循环。相反,日本的总需求一直疲软。

  但是,凯恩斯主义的这一错误,需要比较多的逻辑思考才能明白。如果不深入思考,仅凭简单直觉,人们会觉得凯恩斯主义特别有道理。所以,尽管凯恩斯主义从无成功的例子、只有失败的例子,但很多人仍然认为凯恩斯主义是对的。经济学界从来没有彻底认识凯恩斯主义的错误。

  对于各国的政客来说,进行改革,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是需要魄力和执行力的,相反,选择人们相信的凯恩斯主义,给人们一个交代,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事。所以,尽管无数事例证明了凯恩斯主义的失败,政客也乐意选择它。反正,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凯恩斯主义的错误,何不糊弄一下呢,对吧?

  其次,凯恩斯主义利用了人们对短期风险的恐惧心理。

  尽管凯恩斯主义从来没有成功的例子,但,凯恩斯主义者却可以辩解说:“如果不采用凯恩斯主义,情况会更加糟糕。凯恩斯主义虽然没有能够恢复高增长,但是它避免了灾难啊。如果让市场自动调节,我们现在不知道会惨成什么样。”

  这种想象中的“更加糟糕”的图景吓住了很多人。

  凯恩斯自己的一句名言是:“长远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凯恩斯的这句话,是为了反驳奥地利学派的批评。奥地利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制造了短期虚假效果,但长远则加重、加深了经济危机。

  凯恩斯这句话的意思是:反正长远来看,大家都是要死的,那么,为何不避免当下经济猛烈下滑呢?如果不刺激经济,万一当下经济就“死”了,你怕不怕?凯恩斯很聪明地利用了人们恐惧短期风险的人性弱点。

  是的,人们大都害怕这种可能性。所以,尽管凯恩斯主义只有失败的例子、没有成功的例子,人们仍然拥抱凯恩斯主义。

  但其实,市场的调整时间并不需要太长。只要人们愿意承受阵痛,进行改革,很快就能走出危机。

  但是,有人会这样反问:“如果不刺激经济,你能保证经济短期不崩溃吗?”

  理论上,不刺激经济,经济当然不会马上崩溃,但确实会有阵痛;实践上,每次危机,那些刺激经济程度较弱的国家,总是受损较轻,也较快走出危机,这也证明了,不搞凯恩斯主义是对的。

  什么时候,人们才会有足够的经济智慧,眼光放长远一点,不再被凯恩斯主义的短期眼光所困扰,那时候,人们就搬掉了通往繁荣的道路上的一块巨大障碍物。

  (作者系财经学者)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邓新华:刺激多花钱并没有增加总需求

2020-07-28 09:16 来源:深圳特区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