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2020年07月27日 07:13   来源:广州日报   杨再高 赵竹茵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在城市范围开展的地方治理创新活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及要求在市域的体现。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发挥市级统筹协调资源优势,应对城乡发展中各类具体社会矛盾风险挑战进行的城市治理创新实践。当前广州应当积极主动作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打造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先进城市范例。

  高度重视,进行前瞻性市域社会治理布局。将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定位为提升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探索和创新,探讨将其纳入广州“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工作,作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新实践。深刻认识和领会地方治理中国家、省和市的不同权限,加快各有职权运用;同时充分运用大湾区、自贸区等创新平台,探索制度突围。

  构建平台,打造立体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横向统筹党委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产学研用力量,整体谋划推进,并加速做实做细各个领域的工作清单。纵向理顺建立市、区、街道、社区权责关系,完善权责明晰、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四级纵向治理架构,发挥四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区级组织实施、镇(街)、社区强基固本的市域社会治理链条。

  改革创新,培育多元化市域社会治理主体。激活社会治理主体的存量资源,支持各级党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对表现突出的组织给予物质或者精神奖励,鼓励人人参与,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风气。培育社会治理主体的新生力量,针对城市更新、环境保护和基本民生等问题,由主管部门联系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创造鼓励公众献计献策的氛围,打造咨委会等民间平台,宣传模范带头人物事迹并树立典型。

  积极实践,探索多样化市域社会治理模式。鼓励基层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为其发展提供人、财、物支持和专业帮扶。在人大、政府部门、政协设置基层民主创新模式对接渠道,设立专门机构回应社会领域的问题和需求,确保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中的群众意见能够输入到相关部门。依托社科院、高校以及国内外研究机构,形成关于协商民主、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研究成果,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进行制度转化。

  把握趋势,应用智能化市域社会治理技术。依托《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示范重点领域,形成“5G+市域社会治理”综合领域,将维稳、治安和公共服务等工作纳入5G端口。抓住新技术对社会生产的组织体系和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机遇,在广州社会治理相对薄弱环节换道超车,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中抢占标准高地,为全国“5G+市域社会治理”创立可复制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形成市域社会治理中核心原创的广州技术。

  补齐短板,强化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地位,确保多元主体可以依据智能化技术手段,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使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重点覆盖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全面排查应急工作的隐患,做实做细各项具体工作,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系统梳理城市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

  依法治理,形成法治化市域社会治理氛围。制定关于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和公共服务中重点事项的政府规章,规范市域社会治理主要工作,使广州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强调行政执法公开,规范行政行为程序,确保行政机关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为不越权,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加强法治宣传,引导社会主体将矛盾导入纠纷解决程序,进一步发挥律师调解的社会治理效能。

  (作者杨再高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赵竹茵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2020-07-27 07:13 来源:广州日报 杨再高 赵竹茵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