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鸿:股市大涨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2020年07月08日 09:04   来源:环球时报   

  近期沪深股市持续上涨,且热点从前期的科技股、中小市值股票,转向银行地产等大市值、周期类股票,让很多个人投资者跃跃欲试,财富效应初步形成。这对于遭遇突发疫情冲击的中国经济,无疑是个利好,佐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弹性。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避免股市过度投机、形成长期的牛市格局,让更多中小投资者从中受益,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也应及时推进。

  过去两年的创业板牛市,并不属于散户。创业板的股票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市值公司,虽然股价活跃,但是企业盈利波动大、股价涨跌波动就更大,散户股民这些年被所谓题材股“割韭菜”次数多,很难参与其中。这一轮股市上涨并非源于普通散户的热情,而是源于机构投资者的理性配置,来自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来自央行冷静的“正常货币政策”操作。春节前后,中国经济遭遇突发疫情的冲击,虽然宏观数据不理想,但是依然遵循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基本思路;针对疫情的特别国债也比较适度,并不是一味地搞“大水漫灌”刺激经济。幻想央行“大放水”催生的牛市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以笔者近两个月深入长三角、珠三角多家上市公司调研的情况,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历经多个经济周期锻炼,中国的企业家们早就知道经济周期的波动风险,也为中美贸易战以及其他宏观风险准备了必要的策略。因此,中国股市并不缺少优质的上市公司,不缺少志存高远的企业家,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有形的手”,去呵护依然上涨“脆弱”的中国股市,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直接融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让牛市更长远。

  首先,股票市场属于直接融资,是中国存量资产证券化的最重要渠道。以创业板注册制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其目标就是要优化中国社会融资的结构,让更多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的渠道募集发展资金。各级政府应该深挖辖区内的优质企业,通过灵活的制度和法律安排,尽量配合企业把历史上一些产权模糊、归属模糊的资产“阳光化、规范化”,让企业甩掉历史包袱,到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其次,中国股市科技类股票估值过高,估值风险也在集聚,需要引起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警示的同时,也需要帮扶上市公司趁机做大做强。新近沪市推出科创板,个别股票甚至直接被推高到200倍市盈率,反映出各类投资者的“囚徒困境”——明明知道太贵了,但是不得不投入。这与美国股市的“资产荒”逻辑异曲同工,虽然知道苹果、微软等互联网巨头公司“被高估”,但是不投入又不行。

  中国市场潜力大,参与其中的公司无论上市与否、或大或小,没有不想做大做强的,但是往往苦于没有土地、资金和技术。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公司一旦上市,其融资能力大大增强、不差钱,土地也能优先供给,缺少的往往是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各级政府搭台,广泛在国内外引进人才团队和技术专利,并通过与上市公司共同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金融产品,实现资本市场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第三,应加快金融体系“去坏账、去杠杆”进程,让牛市更长久。中国的股市强劲印证了中国经济韧性十足、不需要过度刺激,大水漫灌的金融刺激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利于金融体系自身的健康发展。金融机构并不缺乏优质客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制造类企业复工复产领先于全球,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大格局并没有萎缩,对东盟等地区的进出口更是逆势增长——中国有条件执行更加严格的呆坏账审查制度,特别是针对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让金融机构及时核销、打包处理存量债务风险,是保障金融股估值持续回归的重要改革,毕竟金融股在股市中的权重非常大。各级政府也应该依托区内的金融机构,打造各省区域股权市场为核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依托转板制度改革,推进存量资产证券化。

  最后,股市应该助力国家民生和区域发展战略。中央财政补贴那些“市场失灵”领域,规模有限,例如扶贫攻坚、西部开发、海南自贸港建设等。资本市场的贫困地区绿色通道业务、区域经济发展基金等,应该及时跟进。(作者是中证焦桐首席经济学家、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许维鸿:股市大涨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2020-07-08 09:04 来源:环球时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