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用人脸识别拒“黄牛”还得过安全关

2019年11月28日 07:02   来源:红网   严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大厅内新装了一批增添了人脸识别系统自助预约机:预约专家号之前,系统将读取预约人的身份证,并与摄像头拍摄到的人像进行对比,如不一致,预约人将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黄牛”号贩在人脸识别预约机前,试图持他人身份证挂号,马上就会被识破。(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

  预读身份证信息,与拍摄人像进行对比,在我们入住酒店过程中都会遇到,然而将其运用在医院挂号的场景还不多。号贩之害人人厌恶,或许有人会说,该院此举与用“天眼”查逃犯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医院毕竟不是执法机关,运用人脸识别还需守好隐私保护的安全底线。

  不可否认,号贩子在大城市医院长期存在,不仅破坏了医疗秩序,也让医疗资源更为紧张,更加剧了普通百姓看病难的矛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能提高预约识别的精准度,防范多次退号的号贩子挂号。从长远上看,益处明显。

  同时也得看到,通过预读身份证信息与进行人脸识别,可以准确掌握病人最为敏感的身份证信息与面部信息。且建立“黑名单制度”,必然需要常态化采集预约人的个人信息,并在网上储存、运用和管理。试问,该医院的这套人脸识别系统是否能保证预约人的个人信息不会泄露?

  依照《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医院毕竟不是专职的网络企业,网络安防能力有限。倘若委托第三方机构运营和维护,对病人个人信息的保护难免需要假手于人。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并非无关紧要和无关痛痒,赶走号贩子之前,需优先保护好预约人。

  前段时间,“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法规上看,当前我国对人脸识别应用的安防防范机制还不健全。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病人的个人信息对某些不法医疗机构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医院人流何其之大,由此释放的安全威胁不容小窥。

  其实,医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未尝不可,但希望能在技术与法律上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证。在没有全面实现安全可控之前,不妨减少信息采集范围,仅仅“采集黑名单人员”的头像信息即可,避免与身份证挂钩。同时,在使用人脸识别之前与预约人明确信息保护责任,提醒预约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其在生活中的运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技术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得防范技术带来安全问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医院用人脸识别拒“黄牛”还得过安全关

2019-11-28 07:02 来源:红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