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心草事件看公权部门如何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

2019年10月16日 07:07   来源:红网   李慧

  10月12日,云南网友@“李心草妈妈”发表的一篇题为《一个母亲的血泪控诉:谁能告诉我一个真相?》的微博瞬间引起舆论聚焦,这篇长文主要表达了母亲陈美莲对昆明警方断案的质疑,并希望通过获得网友关注来进一步查明女儿的死亡真相。随后,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随即通报,对网民反映的情况开展核查。两篇微博相继发出后不到半天,对昆明警方征讨的硝烟已经燃爆整个民间舆论场。

  后真相时代下,一些情绪性舆论开始影响对事件真实性的传达,也呈现出质疑权威和主流的价值倾向。“难道现在报警不是打110,而要发微博才行了?”“破案要靠舆论,悲哀!”“盘龙警博连评论都不敢开,绝对有内幕!”以及过去该地警方不作为的一些新闻也纷纷被网友被扒了出来。

  截止10月13日下午的警方调查显示,李心草为意外落水事件,尚不构成刑事案件。随后,人民日报客户端也对李心草事件的案件调查情况发表了一则完整的消息,然而在下方的评论仍然离不开对各种案件细节甚至文章表达细节上的质疑。“建议公开完整视频,方便群众了解详细情况”, “刻意强调生父生母是普通警察和普通教师,是想说明什么呢”“警方的声明都是那三个人的说辞,这就算通报了?”可见,在当下舆论场,针对社会事件的宣传报道屡屡遭受质疑,甚至陷入“你越说我越不信”的恶性循环的尴尬中。

  政府如果想要尽快跳出这个怪圈,官方媒体首先需要对自身所属角色重新定位。由于我国媒体自身属性上的区别,在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和语境也有明显区分,因此也形成了两个舆论场。“官方舆论场”更多是对大政方针的关注,而“民间舆论场”在生命财产安全、贫富差距、司法公正等涉及社会正义的话题上更容易聚焦。所以,官方媒体首先需要以“颠覆性创新”的思路介入“民间舆论场”,在进行正确价值观的舆论引导同时,又要兼顾网民对事件的关注点,做到议程设置须与网络舆情互动,对突发事件的舆情进行准确监控,更多地通过受众所关注的舆论热点来进行报道,增加互动的有效性。

  政府机关应避免在事件发生后,秉承稳定先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执念,这样极易造成公众的对立情绪。政府在诸如李心草这样的事件当中往往有着双重身份,既是舆论漩涡中的当事人,又是要积极平息舆论的引导者,客观公正性难免会受到质疑。因此,政府在面临此等事件时,要做到大大方方,问心无愧的在第一时间出面讲真话说实情,积极公开,积极回应。10月14日晚昆明市警方最终发布了对李心草事件成立专案组进行立案侦查的情况通报,从下方评论看,网友的情绪已将开始逐渐缓和,开始相信公正、等待真相。

  可见,面对威胁政府公信力的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只有相关部门做到临危不乱、直面舆论质疑、维护大局,才能防止公信力受损,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

  文/李慧(湖南工商大学)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从李心草事件看公权部门如何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

2019-10-16 07:07 来源:红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