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从本地优质企业异军突起看临沂河东区的转型升级之路

2019年10月15日 14:3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517.34万元重奖科技创新,调整取消27项证明,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90多项……日前,“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全国媒体看河东大型采访活动在山东临沂举行,启动仪式上,这组亮丽的数字让人眼前一亮。接下来的两天,记者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深入当地优质企业实地采访,了解临沂市河东区在新时代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国际生态新城,打造临沂“未来之城”“河东样板”的好经验、好做法。

  

  山东长鹿工具有限公司内展示的各种工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

  壮士断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曾经,“家家叮当响,户户冒青烟”是河东区五金产业兴旺发达的真实写照,临沂河东区是中国五金产业工贸城,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五金产业链条。

  记者了解到,为了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河东区在年初的区人才与科技工作会议上,拿出1517.34万元的资金奖励优秀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和科技型企业。河东区筛选优势骨干企业重点扶持,从推动知识产权申报、加快产品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入手,逐步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同时,以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抓手,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品,推动建材、五金、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迅速转化。

  “以前,我们是委托工厂生产,后来发现工厂会私自销售,这样我们比较被动。现在,我们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长鹿工具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长鹿工具从一间小店起步,最初只能生产几十种生产工具,如今,已建立3万多平米的仓储物流中心,工具种类有15大类,4000多种。

  如果说长鹿是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造,那么山东天同则是体制机制的变革。走进天同食品的生产区,厂房上醒目位置标记着企业代号“H10”,这是让全厂老职工一度引以为傲的标识。天同食品的前身是已有40多年历史的临沂罐头厂。本世纪初,受经济环境影响,当时很多企业发展受阻,工人也囿于旧观念,以吃“大锅饭”为荣,工作主动性差,使得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穷则思变。20031月,曾在该厂担任技术员的杨自远临危受命,承受巨大压力和阻力,成功收购并重组临沂市罐头食品厂,并担任总经理。新公司成立后,针对产品结构单一及市场短板等问题,企业确立了玻璃瓶、塑料杯、金属罐等三种包装形式产品,并在积极开拓欧美、日本市场的同时,大力发掘国内市场,创建自有品牌,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销售产品。

  “中国人更应该吃好的。”杨自远自豪地说。天同通过出口带动国内销售,全部产品一直采用“三同标准”,国内销售的产品与出口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保证了国内销售产品的高质量。如今,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进入了发展的良性循环阶段。天同食品工厂占地10万多平米,拥有4个高水平的水果加工车间和存储量3000吨的冷库,自家品牌已经销售到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山东瑞蕈天库菌种开发有限公司内的冷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

  人才引领 促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了补齐人才紧缺短板,今年以来,河东区紧紧围绕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人才政策机制创新,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以人才引领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河东区搭建了人才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围绕“平台+政策+服务+资本”的发展理念打造“沂蒙智谷”,并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共建中科(临沂)创新园。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沂蒙智谷的落户,吸引了脉点科技、上海张江生物银行、山东君瑞医药等一大批创新创业企业来河东扎根。企业的落户,也吸引了一批高质量人才来河东发展,冯峰就是其中的一位。

  冯峰,是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博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工程硕士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兼职教授,2018年被评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他主导开发的双烯洁净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除了引进人才,河东区也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以前,我们吃了不少苦头。”山东瑞蕈天库菌种开发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徐振宇告诉记者。2016年,因为消毒流程没做好,公司的培育车间出现大面积污染,一批菌种几乎全部报废。

  2016年之前,瑞蕈天库的菌种培育一直起色不大,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企业遇到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王泽生科研团队,培育高质量菌种的工作有了转机。凭借合作,瑞蕈天库获得了W192的授权使用权。在王泽生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持下,企业在生产、包装等各个环节上提升工艺水平,生产的菌种开始投入市场。

  如今,瑞蕈天库已是国家唯一的双孢蘑菇菌种良种攻关成员单位、国家双孢蘑菇新品种工厂化育种示范基地。“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徐振宇说。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河东区60%以上的骨干工业企业与18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相应的科技合作关系,30%的中小微企业与院校院所专家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吸纳众多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参与技术研发,使河东区的产学研合作得到了纵深发展。

  

  佳画文创电商产业园内展出的装饰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

  鼓励创新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在佳画文创电商产业园的展厅里,一幅幅美丽的装饰画令人赞叹。“就装饰画行业销售量、品牌影响力等综合指标,我们在天猫行业排名榜上占据第一位已经持续五年了。”说起佳画文创电商产业园,副总经理王洛然倍感自豪。

  王洛然告诉记者,之前佳画是采销的模式,就是去批发装饰画来进行销售,模式很单一,利润也低。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版权。

  “不是原创,没有版权,不仅销售受限,而且也没有市场竞争力,企业发展更是步履维艰。”王洛然说。在意识到问题后,佳画开始组建自己的创作团队。现在,佳画文创每年能生产一万多件原创作品。为了方便版权注册登记,河东区文旅局在佳画电商产业园内专门设立了版权中心。“一般情况下,版权登记要20-25个工作日,但是在佳画文创电商产业园只需要5个工作日。”佳画文创电商产业园的李长国经理说。

  佳画文创是河东营商环境改善的受益者。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近年来,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河东区根据“改革推进年”要求,坚持刀刃向内,突出问题导向,按照“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结果评价”的工作要求,重点实施“4×4”流程再造系统工程,即:突出“一门全办、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四大环节,聚焦“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监管效率、制度创新”四大领域,健全“你提我改、帮办代办、无权否决、动态优化”四项机制,着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四减”行动。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支撑。“目前,已下放了40项审批事项,调整取消了27项证明和盖章类材料,在全省率先推出9项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仅减费用一项,每年可为办事群众节省邮寄、复印费用30万元。”河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

(责任编辑:李焱)

从本地优质企业异军突起看临沂河东区的转型升级之路

2019-10-15 14:3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