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人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与世界舞台上

2019年09月18日 07:30   来源:经济日报   

  1948年,时任国立兰州大学历史系主任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气势恢弘的《昆仑堂碑记》里,记载了辛树帜校长来校后“以为现代之大学必具有现代之规模设备……竭其力以充实图书仪器,又于曩所谓海家滩子者建筑三堂”之盛况,也描绘了“当知屋宇可得而毁,唯此为之于不可为之日之精神则永不可磨灭者尔”的兰大精神。

  回顾兰州大学的110周年发展历程,艰苦奋斗是办学历程的关键词,而“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则始终是办学精神和价值理念的最好诠释。采访中问及兰大人为何能在相对艰苦、贫瘠的土地上作出一流成绩时,兰大师生回应的始终是朴实、含蓄的淡淡笑容。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系永不熄灭的灯光,到现如今祁连深山野外台站上的独自做饭、相互理发,恐怕很难想象现代大学中还有这么一群人在这样艰苦地奋斗着。正如兰州大学守护草原的“牧民教授”杜国祯所说,“没钱的时候我在干,有钱的时候我更多地干,热闹的时候我在干,不热闹的时候我也坚持在干”。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兰州大学始终能够屹立于中国重点大学行列的“核心基因”和“成长密码”。

  在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的观察中,兰大学生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志气,还天然有反哺家庭、反哺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兰大的学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敏于行而讷于言”的特质,这是西部独特的人文环境所给他的根基和土壤。这可以描述为兰大的教育给了学生扎实的工具箱、好的品行和习惯、不怕吃苦并持之以恒的志气,让兰大师生坚守在西部能做出好文章,到更大的平台上也能更绽放光彩。

  兰大人在发展方向上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他们感恩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始终给予的强大支持,实践于将自己的优势特色学科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契合的理性路径,既把文章写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当兰大同时具有了梦想、方向、实干,她就有可能打破宿命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出一所令人尊敬的世界一流大学。(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琛奇)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兰大人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与世界舞台上

2019-09-18 07:30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