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爆款到华为手机:关于国产的成见正在消失

2019年08月08日 07:31   来源:长江日报   杨京

  《哪吒之魔童降世》影片票房超过25亿元,成为这个暑期现象级电影。有人总结,《哪吒》的成功,是一个中国人流畅叙述中国故事的电影。就体验来看,该影片的确以“哪吒在中国家喻户晓”为前提。

  这是有对比的,过去不少中国电影,都以“走向国际”为追求。而所谓国际,又主要指欧美。因此,一些中国人心知肚明的传统东西,为了让外国人看得懂,大量转化为符号化的东西来标示,比如灯笼、功夫、中国红,反而束缚了作品的表达。

  《哪吒》没有这个负担。它默认观众都了解哪吒、李靖、太乙真人和申公豹。的确,这些封神榜中的人物在中国大名鼎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反而能专注于作品本身。

  暑期档还有一部电影《烈火英雄》受到关注,原因是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不少观众在看了电影以后,自发慰问当地消防员。

  这两个都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一个取材于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一个则来源于当代中国发生的真实事件。它们并没有把海外市场能不能接受,外国人如何评价当作创作风向标,反而显示出一种自信。

  过去,存在着一条优越链:欧美的东西,有时包括日韩的东西,就一定优于国产的东西。不管东西成色到底如何,首先抱以成见。这看上去没道理,其实不只影视作品,在很多领域都存在。

  比如手机,过去有段时间,用苹果、三星手机,更早一些时候,用诺基亚、西门子手机,就是品位、档次的象征,而用国产手机,似乎就是档次低,拿出来不够有品位有范儿。再比如家电领域,用德国货的看不起用日本货的,用日本货的看不起用国货的……总之,外国的东西就是好,进口电器成为家庭经济能力和生活品位的标志之一。

  然而,正如人们感受到的,这种对中国产品包括作品的成见偏见正在消失。从《战狼》《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大圣归来》《哪吒之童魔降世》,这些影视作品是拍给中国人看,而不是首先拍给外国人看的,人们也渐渐习惯以品质衡量作品,而不再简单论国产还是引进。手机、家电等领域也是如此,不但华为手机的红火程度反超iPhone,其他国产手机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国产家电更成为“方便好用有品质”的代名词。

  这与国产产品的质量有关,也与自信有关。自信是比质量更深层的原因。随着国产产品从品牌形象到产品性能品质上的全面提升,从华为手机到格力空调,逐渐实现了对国外品牌的追赶乃至超越。这样的提升也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和尊重。

  这里的根本转变在于,我们并不需要用他人的眼光来丈量自己,在他人身后亦步亦趋,也并不需要通过削足适履来迎合他人,甚至有意打造一个“他人眼中的更好的自己”。自信地讲述自己,自信并且专注地做好产品和作品本身,自然会赢得口碑和尊重。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从哪吒爆款到华为手机:关于国产的成见正在消失

2019-08-08 07:31 来源:长江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