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暑假别让孩子不自由

2019年07月18日 13:37   来源:东方网   吕也玫

  去年,“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引发舆论热议,今年,“暑假不自由”又成为新热词。在不少家长心中,暑假早已成为“烧钱季”的代名词。人民网近期对北京地区超过60个不同收入的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超6成的家庭暑期计划每月为孩子花费3000元至5000元,近7成的家长对孩子的假期消费感到有经济压力或心理压力。(见7月17日的《光明日报》)

  家长“暑假不自由”,是因为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当成了“第三学期”,导致孩子“有暑无假”,不仅给孩子的学业“增负”,剥夺了孩子的暑假,干涉了孩子的暑假生活;而且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家长感觉暑假成了“烧钱季”的代名词。所以,家长“暑假不自由”,千万不能让孩子也不自由,理应把孩子的暑假还给孩子,让孩子过一个健康、快乐、自由的暑假生活。

  放暑假了,孩子在经历了一个紧张忙碌的学期后,需要调整心态,放松心情,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表达、安排。如果家长让孩子进入“第三学期”,有悖放暑假的初衷,也不符合孩子的心愿。虽说家长这么做,是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将考个好高中、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有个好前程,家长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些好东西只是从成年人眼里来看;从孩子的眼里来看,应该是一片无忧无虑的童年世界,该怎么学、该怎么玩,理应顺其自然;否则,把本不该属于孩子的东西强塞给孩子,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负担。

  难怪武汉有个被补习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初二学生报怨说:“我真不想当人才,宁愿做条狗。”因为做条狗,有放风的时间;而每天参加培训、补习,连“出去放风”的时间都没有。试想,当家长们的“爱”变成孩子们的报怨时,这种“爱”难道还是“爱”吗?是该好好反思了,各位家长们。毕竟,心疼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应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强扭的瓜不甜。

  这么说,不是说放暑假了孩子不该培优,关键是看培什么优。在亲情、安全、自然文人知识等方面培优,值得一试。但不管怎么培优,都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征得孩子的同意,不给孩子“增负”,更不能剥夺孩子的休假权和快乐童年,要让孩子过一个丰富多彩、健康快乐、自由的暑假。因为安徒生成才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童年,各家长应当像鞋匠父亲那样,让安徒生玩书籍、图画、瓷器、木偶等;“玩”大街小巷里的生意人、手艺人、乞丐等各种各样人们的生活习惯、快乐与悲哀,获得各种感性经验;让孩子在森林中玩野炊,玩开丰富的想像力等,从而在“玩中学”、“学中玩”,成为中国的“童话之王”。毕竟,放暑假了,孩子是主角,如何度假,理应由孩子说了算,家长岂能越俎代庖?否则,把暑假变成了孩子的“第三学期”,孩子们“宁愿做条狗”的呼喊还会震天响。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