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从娃娃抓起”很有必要

2019年07月17日 08:18   来源:南方网   廖卫芳

  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医学上有“黄金5分钟”的说法,指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后,通过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可能挽回生命,一旦过了这几分钟,将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可见,在“紧要关头”实施“紧急急救”是多么的重要啊!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遇上有人晕倒、心跳骤停、溺水等危急情况是常有的事,有的由于事发突然,加之离医院又远,而错过了抢救时间,导致不幸瘫痪,甚至身亡。这些人的不幸,有时候往往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而造成的。假如在事发现场有人懂得一些急救常识,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那么,就极有可能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但事实上,有很多人却对急救知识一无所知,包括简单的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常识也一概不知。很多时候,遇上他人需要急救之时,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因得不到及时的急救而逝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遗憾。

  据了解,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尚未开设急救知识课程,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率相当低,急救培训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相比发达国家30-40%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我国的急救技能普及率还不到1%,尽管有关培训已走进学校,但只是“偶尔”,并限于高段小学和初中,学生对急救和逃生技能并不十分了解。可见,“急救知识从娃娃抓起”已是到了很有必要的时候了。

  此次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把急救知识等纳入中小学考试内容,其目的就是通过“急救知识从娃娃抓起”,使“急救技能”成为每个人的一项“必备技能”。此举,十分及时,非常必要。

  但笔者以为,“急救知识从娃娃抓起”还需跟进“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要将“急救知识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分层实施,制定不同阶段的课程。其次,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将急救知识纳入教师培训体系或课程,鼓励引导一定比例的教师取得应急救护专业资质。其三,要保障一定专项经费。各级财政部门应安排应急救护知识推广运用专项经费,在教育培训经费中优先安排、重点保证,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确保应急救护培训经费专款专用。

  当然,我们的各级医疗、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也应积极承担起传授急救知识教育的重任,不妨从学校、社区抓起,经常性开设急救知识的培训班,把一些简单的、必要的急救知识一样一样地教会给学生和居民,让每一位学生和居民都能学会一两种急救技能,从而一旦遇上危急情况,能拿得出、用得上,救人于危难之时,让更多的生命延续在急救过程中,而切莫让生命消逝在我们的“急救知识盲”上。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