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布局和建设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2019年07月03日 07:2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刘士林 王晓静 苏晓静 丁煦诗

  5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纲要不仅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明确了顶层设计、绘就了宏伟蓝图,同时也使另一具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先行区”和“试验区”内涵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下称“一体化示范区”)在当下备受关注。2019年初,“一体化示范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上海、浙江两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江浙沪三地的一些毗邻地区迅速升温。谋划、布局和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对进一步消弭阻滞要素流通的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开放协调的区域空间格局,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上海、江苏、浙江毗邻区的基本情况

  目前,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一些毗邻的地区,主要包括青浦吴江嘉善毗邻区、嘉定昆山太仓毗邻区、青浦吴江嘉善昆山毗邻区、金山松江嘉善平湖毗邻区、崇明南通毗邻区等五个地区。这五个毗邻区不仅区位、交通、产业、人文等方面联系日趋紧密,同时在一体化政策和机制上也积极探路布局,起步较早,反应最为积极,表现最为活跃,可以说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预备队或有力竞争者。

  在五个毗邻区的“建设主体”中,出现三次的是浙江嘉兴嘉善县;出现两次的是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及昆山市;出现一次的为上海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崇明区,江苏省的南通市、苏州太仓市及浙江嘉兴平湖市。这可以为确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空间布局提供有益参考。

  从各自的具体情况看,五个毗邻区各有优势和特点,对此初步简要梳理如下:

  青浦吴江嘉善毗邻区主要由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浙江嘉兴嘉善县组成。行政区域面积为2414.58平方公里。目前区域常住人口为308.72万人,户籍人口为170.63万人,人口密度为1279人/平方公里,经济总量是3029.68亿元。该区域区位地理状况良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具备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先决条件,同时三地目前已联合开展沪苏浙毗邻区域概念性规划研究等。

  嘉定昆山太仓毗邻区主要由上海嘉定区、江苏苏州昆山市、江苏苏州太仓市组成。行政区域面积为2205.64平方公里。目前区域常住人口为394.86万人,户籍人口为197.93万人,人口密度为1790人/平方公里,经济总量是6191.32亿元。嘉定是上海和江苏地理最近、合作最早、经济社会发展实力较强的行政区。安亭、花桥在长三角各城镇中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目前,三地已着手联合打造 “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等。

  青浦吴江嘉善昆山毗邻区主要由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江苏苏州昆山市、浙江嘉兴嘉善县组成。行政区域面积为3346.09平方公里。目前区域常住人口为474.42万人,户籍人口为252.98万人,人口密度为1418人/平方公里,经济总量是6189.97亿元。目前三地打造长三角现代农业开发区、旅游文化战略协同等方面积极布局。

  金山松江嘉善平湖毗邻区主要由上海金山区、上海松江区、浙江嘉兴嘉善县、浙江嘉兴平湖市组成。行政区域面积为2252.69平方公里。目前区域常住人口为382.85万人,户籍人口为209.60万人,人口密度为1700人/平方公里,经济总量是2953.63亿元。目前上海金山枫泾-上海松江新浜-浙江嘉善-浙江平湖城镇圈的规划编制已形成了初步成果。同时,嘉善建立了首个上海自贸区协作区,平湖开创了跨省市建设科技城的先河,为毗邻区的产业协作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崇明南通毗邻区主要由上海崇明区、江苏南通市组成。行政区域面积为9186.49平方公里。目前区域常住人口为800.09万人,户籍人口为821.78万人,人口密度为871人/平方公里,经济总量是7079.90亿元。目前双方已就共同建设长江口生态保护战略协同区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规划布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首先,要防止被“叙事影像”绑架。现在大家都非常重视宣传,各方也都很会“讲故事”,但有时也会变成“只讲故事,不做实事”,或者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宣传造势上,而遗忘了埋头苦干的主业。因此,在规划布局一体化示范区时,要严防陷入“谁的故事讲得好,谁就应该是示范区”的误区。要真正有效做到这一点,需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研究和确立一套科学的遴选评价办法,在源头上把控好示范区的数量和质量,防止形式主义。

  其次,要防止“行政手段”大包大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工程,必然会成为各毗邻区竞相争夺的“金字招牌”。为把真正“会干事、能干事”的“示范区”选拔出来,应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参与主体按照“城市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去探索和建设,尤其是要认真吸取过去在其他领域中由于“直接戴帽子、给政策、给资源”造成的“成本过高”、“名不副实”等问题教训,实施培育创建机制,严加考核监管,务实高效推进,鼓励多出“明珠”,防止沦为“明星”。

  再次,要防止被“空间原则”误导误判。目前各界高度关注的五个毗邻区,都把是否与上海接壤作为一个潜在的重要条件,以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必定要环绕在上海这个长三角首位城市的周边,但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大的误读。其实,在现代化交通和信息化条件下,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补短板”的角度,不仅应该考虑在江苏与安徽、浙江和安徽的接壤地区,还可以考虑以“飞地”等形式在安徽一些具备一定条件但并不一定要与上海接壤的地方规划布局示范区,以便于东翼高度集聚的优势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资源不足的地区。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