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朝阳”的专业,也托不起睡意蒙眬的人

2019年06月26日 08:00   来源:红网   吴云青

  2019年高考成绩出炉,志愿填报随即提上日程。这是件大事,多数考生和家长没什么经验,时间又紧,就给了一些资质可疑的志愿填报辅导机构和山寨“专家”可趁之机。

  理想的志愿填报,既要充分发掘考生分数的“价值”,又要尽可能保障安全不退档,是个技术活,此外最好还能体现个人追求或选择。所以,辅导考生填报志愿的人应当具备如下特征:了解各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招生情况,也了解考生的性格、能力和偏好。最有可能符合上述要求的,是考生原毕业学校的老师,以及投注精力研究此事的家长。如果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能提供相关信息和指导,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会比外面的辅导机构靠谱得多。

  除了“因分制宜”、精打细算地划出一批“性价比”最高的志愿选项,如何兼顾考生的个人追求或选择,虽然不能算是技术活,但也很受关注。这些选择题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类,一是“选专业还是选学校”,解答这道题之前,首先应当问问考生是否认准了某个专业或领域,假如并没有,那就无所谓“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纠结;假如认准了,再通过各种渠道掌握有关目标专业和相关学校的信息,了解其实力,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

  另一类选择题是“选自己喜欢的,还是选前景好的”。其实,无论“自己喜欢的”还是“前景好的”,都可能发生变化。每个学科、专业都有独特的魅力,足以吸引一批学子投身于此,谁能知道自己会不会是其中一员呢?一个人如果只吃过川菜,也就没法预测自己对淮扬菜的反应。冷门热门、前景好坏也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发展,有的行业萎缩,有的行业蓬勃,如果以功利的态度选择,很难说今后不会有令人失望的时刻。

  那么,抛开功利的目的,从理想和信念出发,如何?即便抵不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为“中国芯”突围、为掌握核心技术、为攻克难题、为救死扶伤、为减贫……不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志向?在这些信念中,也孕育着新技术、新需求、新职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出于远大理想而做的选择,能够收获不断的成就感,从而不会因个人喜好的飘忽而变得乏味,也不会落后于时代的脚步。

  无论做定什么选择,接下来都是为自己的选择担起责任的时候。再“朝阳”的专业也托不起一个睡意蒙眬的人,再顶尖的高校也不能把学生直接送往人生巅峰。近日媒体报道,2015年湖北高考理科第一名考入北大后,因为喜欢打游戏,多门功课不及格,大三时被劝退,这在北大并非首例。说明学业底子再好,也扛不住玩物丧志的消磨。同样地,从不太理想的学校起步,也可以升本、考研、读博,类似“逆袭”例子亦不在少数。

  进了大学就会发现,几学年过得很快,经不起几个“明天再说”就该考试了,就该毕业了,就该考研了,就该找工作了。今天填报的志愿更相当于确定航向,方向预告着前方可能有的风景,但并不能提供前进的动力;时光飞逝,最终得到什么结果,还得看考生择一志愿后,是否赋予其激情和付出持续努力。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