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不走过场要走心

2019年06月18日 06:55   来源:深圳特区报   

  “有的干部对警示教育案例产生‘疲劳综合征’,有的警示教育活动成了‘走过场’,有的警示教育材料成了案头摆设……”谈及警示教育不精准现象,不少基层干部深有体会。开展警示教育,只有突出问题导向,坚持靶向思维,注重分类分层实施,才能不断提高警示教育精准性、有效性。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苑广阔(广西桂林 职员):全国各地从上到下都在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的警示教育走过场,沦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有些党员干部对警示教育产生“疲劳综合征”,没有带来应有的警示效果。

  警示教育只有入脑入心,才能让党员干部产生灵魂上的触动、思想上的震动。如何做到?一是抓好重要部门、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围绕他们的职务特点量身定制警示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二是加强警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围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采取精准化、差异化、特色化的警示教育方式。三是贴近自身,充分利用身边发生的反腐败案例来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提高震慑力。

  罗志华(湖北天门 公务员):警示教育离不开基础性、普适性教育,如此方可全方位筑牢思想堤坝。

  但也要看到,不同的领域、岗位或级别,具有不同的廉政风险点。假如警示教育缺乏针对性,再深刻的剖析、再沉痛的教训,也可能“对牛弹琴”。最能触动党员干部的,是由同一风险点产生的案例。因此,警示教育应针对廉政风险点展开,做到有的放矢。

  邓海建(江苏南通 媒体人):警示教育,其实就是在思想深处“打预防针”。入木三分的警示教育,是制度牢笼的必要补充。落实做好,参与者必会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流于形式,则会沦为走过场、看演戏、发感慨。警示教育分类分层实施,其实就是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定制版”的警示教育,提高教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分类分层实施警示教育,说到底还是让警示教育从“入眼”的初级阶段,走向“入脑入心”的高级阶段;从看一看、听一听、议一议,走向比一比、想一想、震一震。警示教育的效用,取决于针对性和震撼性——除了内容上要“精准”,还要选好时机、下“及时雨”,同时又要常态化、警钟长鸣。

  (整理:清如许)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