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夹生干部”怎么看?

2019年05月30日 07:02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据《半月谈》报道,有些地方干部对分管业务不熟悉,对最新政策一知半解,工作总是落实不到位。遇到问题自己不懂,也不深入学习研究,这种“夹生干部”已成为改革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对“夹生干部”怎么看?且看下面的分析。

  “夹生干部”的成因分析

  一是不注重学习。在工作中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满足于“混日子”“守摊子”,懒于思考,惯于甩手,工作中不肯下功夫,不注重钻研业务,导致对相关政策法规一知半解,开展工作时缺乏智慧、力不从心,严重影响工作落实。甚至出现乱指挥、瞎折腾现象,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增加群众负担,浪费行政成本。

  二是缺乏担当意识。遇到问题,畏首畏尾,优柔寡断,缺乏主见,害怕担责,不敢作为。即使法规许可范围内的事情,也不是积极依照法规解决,而是习惯听从上级指示,导致一些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行政效率。

  三是脱离实际。一些干部习惯闭门造车,缺乏深入基层意识,遇到事情理不出头绪,要么人浮于事,要么想当然地决策,不注重结合实际,不尊重群众意愿,导致决策与现实不符,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上述“夹生干部”的表现,其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宗旨意识淡薄、学习意识不强,责任意识缺失、担当精神缺失。(朱 丹)

  “夹生干部”的负面影响

  “夹生干部”会降低为群众办事的效率,让群众获得感减少。比如,他们对分管的业务不熟悉,一再研究和拖延,让群众办不了事、办不成事;对分管工作的政策法规不熟悉,甚至有的事项明明有相关规定,从他们口中得到的答复却是“没有相关规定”,以“按照惯例”来搪塞,影响基层政策落实。

  比起导致群众办事、政策落实“卡壳”,更严重的是,“夹生干部”有可能误导地方决策,损害政府公信力。一些干部凭感觉办事、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我们常常认为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不下基层了解,不搞实地调查,不用数据说话,这其实只是一个原因。另外的原因恐怕是,这类干部在业务上可能是个“门外汉”,或者只是“半桶水”,要他们作决策可能会让其深感有心无力,又不能不决策,这样就容易作出不太科学或者朝令夕改的决策,耽误甚至拖累地方发展。

  解决干部对业务“半生不熟”的问题,一方面安排干部工作时,应尽量安排他们熟悉或有关联的领域;另一方面要让服务意识淡薄、责任担当欠缺的“夹生干部”腾出位子,让那些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脱颖而出。(何勇海)

  让“夹生干部”没有市场

  一要靠干部自身多努力。熟悉分管领域的各种政策规定,应是干部分内之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要求,新时代干部须过“五关”,其中就有能力关,包括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等。故此,对于干部自身,理应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并通过有效学习,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

  二要完善干部培训与考核机制。比如,为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提供学习的平台与机会,以有效弥补干部政策掌握不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短板等;要完善考核机制,让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以及“夹生干部”没有生存的空间;要畅通举报通道,对于一些群众反映问题强烈的干部及时给予相应处理,等等。

  在推进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当下,一些干部不懂业务已成为阻碍提高行政效能的一大痼疾。为此,应加大相关政策宣传普及力度,调动起基层干部干好工作的主动性,向“夹生干部”坚决说“不”。(杨玉龙)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