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吸烟”背后的禁烟难题怎么解?

2019年05月23日 07:21   来源:千龙网   池青

  王源餐厅吸烟事件继续发酵,被北京市控烟协会点名批评后,王源公开道歉并接受处罚,王源等就餐的日料店“桐寿司”被检查发现,没有张贴禁止吸烟的标识,卫监所责令该餐厅限期改正,整改期间如果仍有问题,将依法进行处理。

  如果王源不是拥有大量粉丝的优质青少年偶像,一言一行都被高度关注,他在餐厅吸烟照不会被拍并广泛传播,更不会引发后续的一系列事件。王源不是第一个违规吸烟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到今年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四周年。有数据显示,在控烟条例实施前,餐厅二手烟暴露率在70%左右,控烟条例实施一年后,这个数字下降到35%。控烟有成效,但离公共场合彻底禁烟,任重道远,路阻且“难”。

  一是难在“量大”人少。投诉多,但监督执法人员少,精力有限,没法满足和处理海量的诉求是控烟的一个难点。例如,朝阳区卫监所一年接到的投诉不少于5000条,但所内的卫生监督员不到一百人,且都属于兼职,值班人员没法做到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再放眼全国范围,中国有几亿烟民,只依靠少量的执法人员,肯定不能满足控烟需求。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提高全民的控烟禁烟意识,让人人成为控烟志愿者。这样,不管是明星王源,还是普通人王源,只要在禁烟场合吸烟,就有可能被监督,并接受处罚。人人自危,才能人人自觉不吸烟。

  二是难在“情大于法”,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监督力度不够。公共场所禁烟并贴有禁烟标识,已成为大众都知晓和接受的常识。但总有人知错不改,知法犯法,除了公共和法律意识淡薄和自身素养有待提高,还因为约束力不够,违规违法代价小,震慑力不够。中国人重人情,要“脸”,也习惯给人“脸”。即使看见有人在公共场合吸烟,也很少有人会主动上前去做劝说或制止这样不给人“脸”的事,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特别是餐厅,怕得罪客人,一般都不会强制要求客人禁烟。这些消极“不作为”行为,都是禁烟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

  应该更加明确禁烟责任人机制,或关联诚信机制,从制度上加强责任人对禁烟行为的监督意识和执行力度。比如,王源就餐的“桐寿司”因为没有张贴禁烟标识,没有尽到监督责任,除了要接受整改和处罚,在美食网上的美誉也受损,在声誉和经济上,损伤惨重。餐厅负责人表示,今后坚决不允许在餐厅吸烟的行为。这对餐厅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是一次值得借鉴和推广的责任主体追责措施。

  三是难在没有统一的禁烟标准。从全国范围看,出台控烟条例的城市共有20个,只覆盖全国10%的人口,且每个禁烟城市违规吸烟的处罚条例也不尽相同,这些会造成执法尺度不一,也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禁烟意识。从国家范围内,呼吁尽快出台统一的控烟法律法规,统一立法和执法尺度,加快推进禁烟全国化,全民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

  吸烟的危害人人知晓,安全隐患、健康风险等等,不仅于己百害无一利,还危及到社会和他人安危和健康。如果说吸烟是个人的权利,那不被迫吸“二手烟”也是不吸烟人的权利。人人都享有健康权,享受自己的权利,更应该尊重别人的权利,控烟人人有份,人人有责。(千龙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