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学”教育沦为赌博,谁都“输不起”

2019年05月21日 10:22   来源:东方网   杨朝清

  2018年12月,广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疑似失学儿童摸排核查及劝返复学工作。经各地核查,全省共摸排出在家上学(含私塾、国学等)学生298人,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惠州、茂名、汕尾等市。(5月20日《新京报》)

  教育作为一盏希望之灯,有助于照亮孩子们“人生出彩”的道路。与大多数家庭选择学校教育不同,少数家庭选择了“在家上学”;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在家上学”,给形形色色的“国学班”“女德班”提供了生存空间。五花八门的“在家上学”,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知识学习,也会影响他们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

  社会学研究认为,当人们面对不满,大体有五种行为选择:退出、忠诚、表达、忽略、投机。不论是对学校教育缺乏价值认同,还是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诉求得不到尊重与回应,抑或孩子们对校园生活的厌弃和倦怠,主动选择“退出”的家长们,用“在家上学”来替代学校教育。

  这些家长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物质生活上比较丰盈;不愿意让孩子们进入应试教育的流水线,不愿意让孩子们过早地学会功利和算计从而失去赤子之心,这些家长试图规避学校教育的不利因素,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纯净的成长环境。

  “在家上学”不乏成功的例子,“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就经常被拿来当成“挡箭牌”。然而,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剑走偏锋的“在家上学”犹如走在“悬崖”上,很容易陷入危险之中。当教育沦为一场赌博,冒险的“在家上学”一旦失败了,给孩子们带来的伤痛却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一厢情愿地将自家孩子当成可以摆脱学校教育而成长成才的孤例,自弹自唱、孤芳自赏地认为“既然我可以考入名校,我培养的孩子也会很优秀”,一些家长即使具备高学历,却并不见得是一名“好老师”;过高地评估了自己的教育和引导能力,对孩子们的“天赋”盲目自信,导致“在家上学”误入歧途。

  自说自话的“在家上学”,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育人质量也难以衡量。那些打着各种旗号捞钱的“国学班”和“女德班”,培养出来的是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与社会断裂乃至脱节的所谓人才。等到“在家上学”的孩子们要融入的社会的时候,不仅会发现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短板与不足,还会发现自己在社会化的缺失以及精神世界上的苍白与荒芜。

  尽管当下的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拥有一个“普通人”的心态,让孩子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中成长,依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育方式,至少是一个最不坏的选择。在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里,学校教育也在不在完善考核和评价体系,让教育公平惠及更多的孩子们。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