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起诉‘清华’” 究竟孰是孰非?

2019年05月10日 09:20   来源:南方日报   丁建庭

  编者按 近日,清华大学批量起诉各地的“清华幼儿园”引起关注。清华大学认为,幼儿园使用“清华”会对家长形成误导,而一些幼儿园认为,“清华”两字在东晋时候就有,原告的想象力过于丰富。孰是孰非?请看以下几名读者的讨论。

  这场官司打得好

  ■关东客

  这场官司谁输谁赢一时还难以判断,但对于清华大学的维权之举,笔者认为这官司不管输赢,都应该打下去。

  作为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大学,提起“清华”,人们第一印象就会想到清华大学,这就是品牌的效应。正因如此,清华大学在1998年9月申请了“清华”的商标注册权。这种举动既是对自身品牌的保护,同时也是防止“清华”商标被滥用,给清华大学带来负面影响。

  但正所谓“树大招风”,国内和“清华”二字沾边的侵权行为委实不少。全国的“清华幼儿园”有上百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但这些“清华幼儿园”又与清华大学没有什么关系。对于清华大学而言,这些无形中多出来的企业、学校、培训机构等,就好像是牛皮癣一样,不但带不来收益,还有侵害品牌的风险。

  在国内,类似“清华幼儿园”这样的“傍名牌”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各种哈佛幼儿园、牛津幼儿园等等。抛开所谓的“名校崇拜”“名校情结”,这种“傍名牌”现象本身就是虚假宣传、夸大宣传,不符合我们对知识产权环境的强调。

  清华大学维权看似小题大做,却并非多余。清华大学不论输赢,都对外捍卫了“清华”的荣誉,彰显了商标的价值,是一次很好的普法宣传。

  请放过“清华幼儿园”

  ■何勇海

  不少网友对清华大学表示支持,认为幼儿园“傍名牌”。但我不这样看。

  从商标角度看,古文中早就有“博涉经史,词藻清华”“年未弱冠,便有清华之望”“只见碧天如洗,半轮明月,分外清华”等名句,可见“清华”含义丰富,如文章清逸华美、景物清秀美丽、人物清高显贵等。换言之,清华大学不具有“清华”二字的著作权,也就不存在专属权。

  放在当今现实来考量,“清华”二字在我国也是被广泛使用,如江西婺源的清华镇、江西石城县的清华大道等。以“清华”作名字者也不在少数,比如赣州章贡区清华幼儿园的经营者名为许清桦,但也被人叫做许清华,因此其便以“清华”命名幼儿园。难道也有理由让人家放弃自己名字的使用?

  至于清华大学认为会误导公众一说,其实是联想力过于丰富的表现。人家并没有使用“清华大学幼儿园”或“清华附属幼儿园”,也没有在招生宣传中将自己与清华大学挂钩,谈何误导消费者与不正当竞争?正如牛津幼儿园、剑桥幼儿园等,家长们难道也会天真地产生联想吗?

  清华大学,请放过“清华幼儿园”!

  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曲建辉

  为“清华”索赔,清华大学并非首次。某公司因在热水器产品上标注了“清华王牌”“清华企业”等标识或字样,被清华大学告上法庭,最终赔偿50万元。某公司使用“清华北大家教中心”,也被告上法庭并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可见,将“清华”认定为专属商标,不仅具有法理依据,也有不少判例支持。

  既然明知“清华”是驰名商标,有些企业还敢铤而走险,无非就是“钻空子”。其一,有些受害企业商标意识不强,维权意识薄弱。未能及时在工商部门进行商标登记,被他人非法侵权时只能是“哑巴吃黄连”。其二,相关部门在违法企业注册商标登记的审批环节过程中过于松懈,也为商标纠纷埋下隐患。其三,违法成本低,违法企业很难伤筋动骨,进一步助长了商标侵权的不良风气。

  莫让“清华”泛滥,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商标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法律为准绳,不断提高违法成本,让盗窃商标的企业付出代价。另一方面,加大商标权的宣传力度,让企业“知商标”“懂商标”,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此外,相关部门也要在注册审批商标环节中严把关,加强监督力度,维护市场秩序,防止不正当竞争。

  (主持人:丁建庭)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