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半”课堂,补齐课后服务短板

2019年05月09日 10:59   来源:东方网   吴玲

  福建泉州市每年吸引务工人员达200多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工子女的权益保障,将职工子女课后服务纳入政府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像这样各具特色的“四点半”课堂,当地共有1306个班,受益职工子女46337人。从2016年开始,泉州市总工会在福建省总工会的指导下,探索试点“四点半”课后服务,得到职工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5月8日《工人日报》)

  “四点半”课堂,是为职工服务的升级版。从2016年开始,福建泉州市探索试点“四点半”课后服务,并将职工子女课后服务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在取得一定经验之后,今年1月,泉州市总、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和民政局联合印发《泉州市推进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提出按照“政府主导、学校组织、学生自愿、社会参与、试点先行”的总体要求,明确小学课后服务以城区公办小学为主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建立健全小学课后服务体系,推动课后服务工作再“升级”。

  “四点半”课堂,是一项深得民心的民生工程。据悉,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主要以县(市、区)政府为主,推行“财政出资、工会补助、学校自筹”相结合的经费补助机制。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将试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创造条件支持各试点学校开展相关工作。同时,每年泉州市总给予每个“四点半”课后服务班次经费补助2万元,各县(市、区)工会也予以相应补助。2019年,泉州市总及相关县级工会将筹集500万元,推动教育部门开设更多的“四点半”课堂。

  “四点半”课堂,彰显政策关爱。这是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的精准服务。政府财政向民生倾斜,拿出真金白银,为职工服务提供兜底保障。2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广大职工子女可以在“四点半”课堂享受到课后服务,服务内容以开展托管服务为主,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作业等服务;有条件的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开展体育、科技、美育等多种活动,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点半”课堂,是关爱农民工的生动实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有2亿人左右外来工融入城市,他们需要有个温暖的“家”。一个缺乏融合的社会很难是和谐有序的社会。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以善待的眼光善待农民工,给与他们“国民待遇”。“国民待遇”,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举措,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实事、好事做起。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生活创造公平、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四点半”课堂,是为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提供保障的必要措施。

  在外来人员没有家的温馨的现实窘境下,多么希望政府能够给予他们更多人性化的关爱,用心和真情解决他们在住房、子女入学等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诚然,政府的一项好的决策要落实到位,必须有相关部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执行能力相配套,尽量把关爱做得更周到和细节一些。因为,只有在一个讲求公正的社会,发展成果才会真正为广大人民所共享,个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才会更加真实,不断提升他们融入城市的幸福指数,这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