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行车专用道背后的绿色出行理念点赞

2019年04月22日 10:41   来源:东方网   苑广阔

  20日,记者从北京交通委获悉,北京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自行车专用路项目预计于5月底基本完工,并具备试运营条件。作为北京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将为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提供工程经验及示范作用。(4月21日《新京报》)

  作为北京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这条道路的建设标准无疑是很高的,不但为了节约道路资源、减少工程投资和提高通行效率而设置了潮汐车道,而且为满足不同骑行者的使用需求,提高便捷性和舒适性,桥梁进出口坡道首次设置了自行车助力装置。该系统引进了荷兰自行车坡道助力技术,上行设置自行车传送带,减少使用者推行难度;下行设置阻力装置,提高安全性。

  其实抛却这些“高科技”因素不谈,仅仅是作为“北京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的标签,它的出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它的背后倡导的是一种绿色出行的理念,并且为了贯彻这样的理念而采取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让理念落空。绿色出行的理念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它不仅仅是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利于环境保护,同时还兼具着缓解交通拥堵、有利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便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从落实实践的角度来看,却仍旧难以让人满意。具体表现就是城市在交通规划、道路建设、基础交通配套设施方面,根本没有为以自行车为主的绿色出行方式预留空间。对此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很多城市的机动车道路修得很宽,动辄五车道、六车道,但是归于非机动车的道路却只有“窄窄一条”,而且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即便是这“窄窄一条”的道路,真正骑人力自行车的人还要时刻躲避着速度更快、重量更大的电动自行车的“抢道”。

  国际上有一个专门的词语,叫做“自行车友好城市”,以此来评判一个城市是否为市民、游客的绿色出行方面创造了足够的条件、提供了足够的便利。具体标准我们这里不再赘述,但国内多数城市,显然都无法满足“自行车友好城市”的标准。

  绿色出行益处多多,也是大势所趋,但要想让绿色出行从理念变为现实,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包括在城市交通规划、基础道路设施建设时为自行车预留一席之地,也包括从法律、制度的层面入手,为城市真正的非机动车出行创造必要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