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不宜作硬性考核

2019年04月17日 07:15   来源:经济日报   

  近期,中小学迎来游学热潮,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到境内外研学旅行。媒体采访了解到,北京市一些中学已将学生研学旅行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毫无疑问,让学生外出研学旅行确实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如果开展得好益处多多。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首先,外出研学虽然时间不长,但亦需要一笔很大的开支,尤其是出国研学,对于工薪家庭来说,肯定是一笔很大的负担。第二,有的研学活动只注重形式,结果弄成了变相旅游。笔者认为,学校开展研学活动无可厚非,但应本着自愿准则,不该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家庭各有不同,学生亦有差异,采取因势利导、因人施教方式有助于更多学生健康成长。虽然说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很重要,但不一定只有外出研学一种方式,走进大自然或到工厂车间、参观本地的红色教育基地或到本地的先进校园去研学等,都不失为较好的方式,同样能收到预期效果。如果非要舍近求远到外地甚至国外去研学,难免带来安全问题、监管问题、资金问题等困扰。

  在现阶段,把研学旅行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时尚早,即使是尝试还是以稳妥为上。例如,自愿报名,可用其他活动代替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没有外出研学的学生另眼看待,更不能因此降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果可用其他活动代替,学校还应该把其他活动的方式内容列出清单,以便于不愿或无力外出研学的家长和学生操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陆敬平)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