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式啃老”会带来什么?

2019年04月12日 09:28   来源:南方日报   

  最近,“陪伴式啃老”一词引起了很多关注。与以往人们对“啃老”现象的普遍认知不同,“陪伴式啃老”将一些子女依赖老人生活的问题凸显出来。

  “陪伴式啃老”会带来什么?这究竟是尽孝还是“啃老”?且听下面几位读者网友的看法。

  不是赡养老人最佳选择

  ■戴先任

  有一些子女有依赖心理,对父母索取无度,看似也陪伴在老人身边,实际上起到的陪伴作用很小,不过是在以陪伴为由“啃老”;还有一些“陪伴式啃老”,甚至是工于心计的一场“利益交易”。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不仅难以得到更好的照顾,反过来还可能增加子女与老人之间的矛盾。

  “陪伴式啃老”虽可理解,但不是赡养老人的最佳选择。作为子女来说,要知道赡养老人是自己的本分,老人在物质方面“贴补”自己,则是“情分”。换个角度想,子女在经济方面总是让老人“贴补”,老人也更容易担忧子女的生存能力,而让老人担心、不放心,这有违孝道。

  对于“陪伴式啃老”,就要剔除那种以陪伴为幌子的“啃老族”。每个人都要明白,可以与父母一起生活,但自己早已成人,现在应该是从各方面反哺父母的时候了。应该尽量做到经济独立,不花父母的钱,不仅要给老人尽量多的精神赡养,还要给老人适当的赡养费。这些都是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更应倾听老人的心声

  ■刘效仁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2%,90后占27.0%,80后占52.0%,70后占14.5%,60后占4.4%。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以至于缺少了老年人的声音。基于此,“陪伴式啃老”就是“不孝”,难免失之偏颇。

  “陪伴式啃老”之所以大量存在,恰恰说明这是当下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二三线城市的许多家庭,退休后的老人衣食有余,无须物质“养老”,更多的需要感情慰藉。有些生活状态、自理能力比较差的,请护理人员费用非常高。有子女陪在身边时时照应,老人即可得到更体贴的照料。

  子女在陪伴过程中,得到老人的一些经济补偿,亦在情理之中。只要不是过度索取,就不必称之为“啃老”。再者,每个家庭都不一样,老人是否一味溺爱子女,给予过多,或者致使子女习惯依赖父母,缺少奋斗动力等,既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需要尊重当事家庭的选择。

  在我看来,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老人和子女都心安理得,就挺好。真的不需要别人说三道四,尤其不能搞道德审判,贴上“不孝”标签。

  还需新型养老服务纾解

  ■张西流

  针对老年人的一项调查显示,71.5%的人表示“社交圈子窄,会孤独寂寞”,61.6%的人认为“医保、社保问题难解决”,59.2%的人称“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要解决“陪伴式啃老”,要从老年人的“痛点”入手。

  首先要给他们足够的精神慰藉。一方面,子女们要从细节入手,关心父母,真正理解父母的需求,帮助父母融进现实生活。另一方面,老人的晚年生活,也要自己做主,不能只围着儿女转,应主动融入周边环境,让生活充实起来。

  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针对外来老年常住人口的公共养老服务模式。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多重服务。同时,尽早推进养老、医疗保险全国联网,搭建更多对接平台,简化办事手续,免除老年人在他乡养老难、看病难等后顾之忧。

  再者,开展亲情牵手活动,鼓励志愿者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亲情抚慰;注重“邻里互助”,有效整合社会爱心资源,将护理员、志愿者、子女三方有机融合,逐步打造以“亲情服务”为基调,以“快乐养老”为目标的新型养老模式。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