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欢:应扩大开放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2019年04月09日 07: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促进文化消费,不仅是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产业体系的重点内容,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切入点,同时还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总量不断提升,但也存在增长速度放缓、文化供给质量不高、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这既有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周期性原因,也有文化市场原创力弱、竞争性差等原因。因此,要促进文化消费升级,必须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升文化消费的国际话语权。

  区别于一般消费,文化消费必须要体现意识形态责任,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功能,引领高尚的社会风尚,为反映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和传递真善美作出贡献。

  重视补足文化消费区域性和群体性短板。充分尊重文化消费市场差异性,重视欠发达地区基本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文化资源、新型信息技术和区域文化政策创新文化消费。

  加快国有文化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推动文化企业跨所有制并购。政府必须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同时接受民营资本,不仅要有顶层设计,而且要有具体实施细则,避免因为文化产业意识形态属性而“一刀切”式地拒绝民营资本。通过政策推动和透明监管突破跨所有制并购障碍,实现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实质性融合。

  加快构建和培育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激励各种类型的文化企业参与市场自由竞争,通过市场竞争促使文化企业不断创新,促进国有垄断平台进一步开放,打通高质量文化消费品输送渠道。

  重视文化生产性消费,补足我国文化消费结构性短板。加强知识产品保护,参照国外版权产业发展模式推进新时代文化产品供给。通过新创意新技术新手段提升传统文化消费品质量。推动文创产品对产业升级改造的直接推动作用,将文创产品打造成为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生产性、节点性产品。发挥生产性文化服务业优化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新消费时代的经济社会转型。

  提升文化创新驱动力,打造新型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空间。根据新时代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打造文创园区、创客空间和文创类特色小镇等各类平台,为文化消费提供有效实验基地,为文化生产打造有机创新空间,为文化消费和供给有效结合营造创新环境,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消费水平和层次。

  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理论和文艺精品。充分挖掘中华文化,创造出体现时代性、原创性、群众性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坚守中华文化主体立场前提下,充分吸收借鉴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不断催生出新的能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服务的理论成果、文创产品和服务。

  打造好、利用好新型文化传播国际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新型文化传播国际平台,不断传递中国正能量、中国智慧,持续提升文化消费的国际话语权。

  加快文化企业“走出去”步伐。鼓励原创性中国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创产品对外贸易,拒绝简单复制、抄袭性文创产品申报各类支持资金。加快放开不影响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领域,增强国内文化企业的忧患意识。充分利用自贸区、自贸港等政策,利用国际标准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贸易产业国际竞争力。发挥国有文化企业“走出去”的带头作用,并对于富有竞争力、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民营文化企业给予国有文化企业同等支持力度,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企业主体在国际市场的力量。

  (作者张晓欢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