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要素互动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2019年03月18日 06:49   来源:广州日报   罗明忠 邱海兰

  农村发展关乎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现在市场要素双向流动,城乡之间流动更加活跃了。因此,健全农村生产要素市场,推进城乡要素互动,既是破除城乡二元壁垒、保障农民生产要素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资源配置、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

  农村发展面临的要素流动困境及其成因

  相当长时期以来,农村作为城市的资源储备基地,向城市供应土地、资金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导致农村资源流失严重,农村发展普遍面临生产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要素价格扭曲的困境,经济发展乏力。具体表现为:

  一是土地市场发育迟缓,农地流转不畅。首先,农村耕地流转率不高,增速放缓。毋庸置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的实施,在提升农业经营效率的同时,加剧了土地细碎化和分散化。为推动耕地规模经营,国家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从禁止到允许再到规范发展,但受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绝对拥有及其禀赋效应约束,农地流转隐含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工商资本与小农户有机融合受限,造成效率损失。截至2017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为5.12亿亩,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7%。而且,2013年至2017年,我国农地流转增速分别为22.5%、18.3%、10.8%、7.2%、6.9%,呈现逐年放缓态势。其次,农村宅基地权能残缺,流转受限。农民具有宅基地的使用权,但缺少处置权和收益权,导致其难以获得房屋财产性收益,收入增长受限。最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配置失衡、价格扭曲。

  二是劳动力“乡—城”单向流动,影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以进城务工人员流动为主的中国“乡—城”迁移一直持续至今。截至2017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达28652万人,比上年增长1.7%,增速提高0.2%;其中,外出进城务工人员1718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增长1.5%,增速提高1.2%。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巨大、增速不减的同时,许多青壮年、高素质劳动力单向流入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活力不足。农村人才竞争面临“留不住、引不进、回不来”窘境,进而“缺年轻人、缺技能人、缺带头人”。由于缺乏人才支撑,难以吸引城市资本向农村聚集,农村产业呈衰弱之势,不仅损害农村经济发展,也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活力。

  三是农村正规金融发育不足,融资困难。资本是农村发展的动脉,负责向各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是维持农村活力的基础保障。农村银行网点、邮政储蓄以及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一度扮演“抽水机”的角色,将农村资本进行汇集再向城市输送,留给农村的资本在其放贷份额中占比较小。农村正规金融资本流失,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催生出一些非正规金融机构,但以民间借贷的方式满足农村发展需求,隐含较大的金融风险。不仅仅是借贷成本高、风险大、利率高,而且限制农村金融规模扩张,阻碍农村资本要素市场健康发育,导致农村造血功能缺失,陷入发展瓶颈。

  导致农村要素市场发育不足的原因多样,既有历史遗留因素特别是现代经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属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产物,但更多的是早期政策体制导向不平衡——发展初期“重工轻农”,过度向城市偏斜造成的。由此引发城乡非均衡发展、要素市场扭曲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工作环境、工资水平等差距巨大,城市“虹吸效应”将农村生产要素牢牢吸附,切断了农村发展的“主动脉”,造成“失血”严重、逐渐凋敝的恶性循环。当然,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也限制了农村要素市场的发育。因此,党的十九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9年中央一号文又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以健全要素配置机制为突破口助力农村发展

  面对农村发展困境,关键破解之策在于完善政策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生产要素市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一要健全农村土地要素配置机制。搞活农地经营权流转,创新农地流转经营模式,以公司、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为主体,通过托管、代耕、租入和入股等多种方式,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提升农业经营收益。盘活农村宅基地,开展给予农户宅基地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宅基地确权登记,健全房屋和宅基地一体化基础上的“三权分置”机制;探索采取出租、入股等形式,将空置的宅基地整合利用,推动宅基地置换退出以及整理复垦,有序释放农村宅基地红利。培育和健全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一体化和征用政策。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价格弹性增长机制,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

  二要健全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机制。重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就业服务一体化建设。建构完善的城乡统一就业信息网络,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各类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实现城乡人才信息互动,在有序引导农村人才“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将农村发展需要的城市人才“引进来”。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激励机制,统筹物质、精神和发展三大激励路径,以政府为主导向农村就业劳动力提供资金支持,实施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外出培训和深造等扶持政策,鼓励有一定技能的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留下来”。建立健全城乡劳动力互动机制,顺畅劳动力乡村流入渠道;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吸引更多有情怀、担当、技能的人才带着技术、信息和资金等先进生产要素扎根乡村,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迸发活力。

  三要健全农村资本要素配置机制。关键是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制度建设。鼓励并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开展普惠性涉农业务,优化服务,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由在乡村“抽血”向“造血”转变,改变既往金融机构将农村资金向城市和非农产业投放,农村发展长期面临“资金枯竭”和“资金外流”的困境。切实落实县域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服务,督促其增加投放农村的贷款比例;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业务实施差别化准备金率,保障农村资金供给。积极发展政策性农村金融保险业务,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鼓励商业性金融保险机构参与涉农业务。加强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监管,使其逐步规范化、合法化,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聚人气、添动能、增活力”。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是决定农村发展的关键要素。健全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助推城乡“互流、互动、互促”,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核心抓手。

  (罗明忠现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决策咨询重点培育基地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执行主任。本文为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7AJL013)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