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自由贸易港建设事关改革开放全局

2019年03月04日 07: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绝不只是海南的“自娱自乐”,也不仅只是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而是新时期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全局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个重大国家战略,首要的是“把海南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海南发展以服务贸易为主导,符合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符合我国开放转型的大趋势,符合海南自身特点,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最大特色与突出优势。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紧紧围绕服务贸易主导的特定要求,在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与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先行突破,为我国加快医疗健康、金融、电信、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承担高强度压力测试功能,并进一步推动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变革,由此闯出一条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成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海南分步骤、分阶段建设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是新时代中央赋予海南的重大战略使命,是新阶段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在各方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新背景与我国改革开放新阶段,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需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目标,以服务贸易为主导,以开放为先、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并由此带动形成我国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目标,打造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绝不只是海南的“自娱自乐”,也不仅只是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而是新时期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全局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个重大国家战略,首要的是“把海南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以打造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为战略目标。与31年前相比,当前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不仅要实现海南“更好发展起来”,更要在内外环境明显变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海南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要冲的独有区位和地理优势,利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契机,努力将海南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通过经济合作带动两洋区域内全方位合作,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更将在稳定我国周边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是加快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加强泛南海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大势所趋,也有利于泛南海区域内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共享中国改革成果”。打造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南海局面日益缓和的契机,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放引领作用,以海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以海洋产业和服务贸易合作为主题,以建立泛南海自由贸易区网络为重点,以开放性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为导向,打造包括23个国家和地区的泛南海经济合作圈,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和商品服务的自由流动,以此促进亚太区域一体化乃至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在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

  以“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作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突破口。以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合作为先导,率先实现“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的重要突破,既有牵动影响全局的作用,又有现实的可行性。例如,依托近14亿人旅游消费大市场,以邮轮旅游为重点,以资本、人才和服务合作为纽带,积极开展旅游业项下的自由贸易,加快建立泛南海岛屿旅游经济合作体,为未来泛南海自由贸易网络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以服务贸易为主导,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突出特色与最大优势

  中央要求,海南发展不能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总体看,以服务贸易为主导,符合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符合我国开放转型的大趋势,符合海南自身特点,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最大特色与突出优势。

  服务贸易已成为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焦点和重点。2010—2017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长4.4%,是货物贸易增速的两倍;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上升至24%左右。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不仅成为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日益成为双边、多边投资协定谈判的焦点。无论是RCEP、中日韩自贸区等多边自贸区谈判,还是中欧、中美等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谈判,很大程度上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矛盾与分歧也大都集中在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成为我国开放转型的重点。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14.5%,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未来几年,如果我国服务贸易占比能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对拉动全球的自由贸易进程将发挥重大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企业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扩大服务贸易开放提供了最重要的推动力。估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目前的45%左右提到50%以上。到2025年,我国14亿人口的50%的消费将会集中在教育、医疗、健康、信息等服务领域,这不仅对我国的开放结构、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全球市场的一个重大利好。

  以服务贸易为主导,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鲜明特点和突出优势。国际上知名的自由贸易港,起步阶段无一例外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主。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大多都向服务贸易转型升级。与其他自由贸易港不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起步阶段就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从现实情况看,海南发展服务贸易潜力巨大,空间巨大,且具备一定优势。2018年,海南服务业占比5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2017年,海南服务贸易占比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从服务贸易总量来看,2017年海南服务贸易额仅为香港的1%。此外,海南岛独立的地理单元使得其完全有条件在服务贸易创新上推出重大举措,打造面向全球服务贸易中心。

  以开放为先、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标杆

  中央要求,海南要深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紧紧围绕服务贸易主导的特定要求,在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与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先行突破,为我国加快医疗健康、金融、电信、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承担高强度压力测试功能,并进一步推动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变革,由此闯出一条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成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第一,率先实现服务业市场的全面开放。

  以旅游业全面开放为重点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一个大战略,主要问题不是再多建几个免税店或者免税额度提高多少,关键是通过加快旅游及相关文化体育娱乐产业市场全面开放,提升国际化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质量。建议,争取中央将免税特许经营权下放给海南;尽快实现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经营免税业务;全面放开日用消费品的品种限制;与香港联手建设免税购物链;在严禁“黄赌毒”的前提下,加快探索文化娱乐领域更大程度的开放。

  以医疗健康市场全面开放为重点破题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全国对海南健康服务消费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医疗健康产业有望成为海南发展的一张“王牌”。打好这张“王牌”,关键是实现医疗健康市场的全面开放。为此,首要的是要处理好局部发展与全岛发展的关系,加快把博鳌乐城打造成为国际化高端医疗合作中心的同时,尽快把国家赋予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某些政策向全岛推开,在更大范围内探索医疗健康产业项下的资金、人员、技术等的自由流动,并在股比限制、审批程序等领域进一步拓展政策深度。

  以扩大电信、互联网等特定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在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变革大趋势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电信、互联网等产业开放。例如,没有数据的跨境自由流动就难以实现数字贸易、远程服务等新兴业态发展,也难以将海南打造成为全球数字技术、数字人才、数字企业集聚中心。此外,尽快在全岛取消燃油车,全面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以此带动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

  以金融业市场开放形成以外资、社会资本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推动金融业市场开放,形成以外资、社会资本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既是海南服务贸易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打破海南企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相脱节的现状,改善企业投融资环境,提高整体金融服务能力的重大举措。适时全面取消外资金融机构与内资不同的资格条件限制与经营范围限制,在现有海南自由贸易账户(HNFT)基础上探索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可兑换,鼓励与支持内外资金融机构在海南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第二,以大幅降低边境内壁垒为重点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程。

  尽快实现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例如,争取到2025年,除出版印刷、广播电视等特殊领域外,全面取消现有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与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中禁止性与限制性措施,实现内外投资者准入前后的同等待遇。推动企业进出与经营自由化便利化,允许外国(地区)正常存续的企业在海南直接经营其主营业务;取消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设计企业简易退出机制,摆脱“进来易出去难”的困扰,让外国企业进出更加便捷自由。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管理标准体系。服务业行业管理标准差异成为市场开放后制约服务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建议在率先全面引进欧美日医疗药品管理标准基础上,对标发达国家在旅游、教育、金融及商务服务业行业管理标准,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管理标准体系。在短期内可考虑允许符合当地标准的服务业企业、具备相关职业资格的人员,在海南备案审核后直接开展相关经营与业务活动。

  推进服务贸易项下货物进出口自由化便利化。在用途和使用范围严格管制的前提下,尽快实现对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旅游、教育、科技研发等服务业发展所需原材料、基础设施配套的用品设备的进口实行零关税,并大幅免除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旅游、健康、文化娱乐、研发设计等服务贸易项下的自用商品与相关设备采取豁免查验政策,将审核环节后退至市场监管领域。

  全面实行服务贸易项下人员自由流动政策。在现有59国免签政策基础上,适时并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放宽免签政策。降低“绿卡”申请门槛,实行工作签证分类管理。建立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全面打破体制内外人才流动壁垒,以专业性、开放型为重点重构人才管理体制。

  第三,加快形成与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安排。例如,适应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特定要求,需要在海南设立由国家海关总署垂直管理的国家海关特殊监管区,通过制度安排实行“分线管理、分类监管”。形成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需要在服务业市场的全面开放基础上,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产业引导、要素集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以直接税为主的,以简税制、低税率、零关税为突出特点的,有别于内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财税体制。适应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趋势,需要加快建立离岸在岸分离型金融体系,建立综合型的海南金融监管局,实行混业监管,并加强对国内其他省份资金进出海南的监管。适应海南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需要加快调整行政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优化行政权力结构,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高效、精简的行政体制。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模仿,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供循迹,关键是要以思想大解放实现改革大突破。例如,按照“全岛一个大城市”推进行政区划和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六个统一”,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全省资源利用效益和政府行政效率,而且能为推进海南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提供重要财力基础。在由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过渡的关键阶段,海南要解放思想,就是要以建成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最高原则,学习借鉴国际自贸港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对一切有利于实现既定目标的改革举措、开放政策、制度创新,大胆闯、大胆试、大胆用,始终使海南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全国改革开放步伐。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