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谨防患上票房依赖症

2019年02月21日 13:28   来源:南方网   杨玉龙

  在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市场,《流浪地球》等8部大片扎堆上映。不过,一边是《流浪地球》等大片收获高票房,另一边是关于春节档票价高的吐槽也可随处听到。有网友称,“老家四线城市,一张2D电影票竟然要七八十元”“请亲戚朋友看电影花了近1000元”…… 甚至有媒体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今年春节,你拥有“看电影自由”了吗?(2月20日《法制日报》)

  不只是媒体报道,而且打算看电影的观众普遍感受到“电影票涨价了”。拓普数据显示,今年正月初一,全国45.15元的平均票价,同比去年39.15元上涨15.3%。而且,在这轮疯涨当中,二三四线地区成了票房疯涨的主力。比如,相较于2018年25元左右的平均票价,一些三四线地区在初一的票价涨幅超过80%。

  当然,春节档电影票价疯长,自有其市场因素,比如,一些城市影院生存不易,春节档赚钱效应突出,甚至“票不愁卖”的春节档成为其全年重要的收入来源,据报道,尤其三、四线城市影院数较少更便于联合提价。同时,也与票价开始匹配作品质量有关,毕竟,“如今只要是烂片,再便宜大家也不愿意看”。而这,也给票价看涨提供了借口与空间。

  再者就是,隐形涨价也不容小觑。票补的取消使得人们不得不买全价票,但事实上,电影票中包含的“服务费”也助长了看电影实际支出的增加。尤其是借助网络购票平台就会发现,“花了40买的票,取票时发现票价本身只有30元,但是还收取了3元的手续费和7元的服务费,比平时高多了”这也会让观影者有心痛感。

  不过,电影票价可涨但不能缺失边界,否则沦为疯涨,必然难以让消费者消受。2018年年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在2006名受访者中,决定是否观看一部电影时,84.2%的受访者会把票价作为重要参考因素;93.6%的受访者能接受的电影票价最多40元;60.1%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电影票价高。由此可见,票价影响着公众观影欲望。

  正如有媒体指出,“三四线城市的院线们,还是大大高估了返乡青年以及小镇青年对于春节档的消费热情,低估了他们的价格敏感度。”要知道,消费者的口袋里的钱是有限的,而看电影这一休闲活动性价比如何,他们也不得不考虑。更何况盗版在网络上并未绝迹,也就保不齐一部分观影者会“弃正投盗”。

  故此,国产电影应谨防患上票房依赖症。而且,票价不理性疯长无异于涸泽而渔、透支市场,甚至会毁掉市场。一定意义上讲,高质量影片才是电影市场发展之本,而高质量影片才是涨价合理合法的砝码,背离此,消费者终归会不买账,且对电影持续健康发展并不利。所以,对于涨价这一市场行为,相关职能部门也有必要插一手。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