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赢在硬核东方价值

2019年02月12日 07:34   来源:长江日报   

  上映6天,《流浪地球》的票房便突破了20亿,从单日票房来说,已经超过了中国影片之冠《战狼2》,有人预测《流浪地球》票房将达50亿,就气势来看,确实比当年流量爆表的《战狼2》更彪悍。

  它远远不只是今年春节档一匹黑马,很显然,已经是一个现象级的话题。

  《流浪地球》有多好

  客观地说,就电影本身而言,《流浪地球》算大片,但尚不足以名垂影史。如果它是一部美国电影,中国人也许会喜欢它,但尚不足以成为现象级。

  与过去很多高分中国电影相比,《流浪地球》之牛,在于中国人成功传播了硬核的东方价值,而这一颗中国式硬核,裹着好莱坞式的肉——好莱坞式特效、标准化叙事推进。

  电影,可以说是当下很重要的价值载体。它比小说、诗歌、音乐和戏剧更通俗、更大众,因此来得更快更直接,无语言和地域障碍,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核聚反应”。

  好莱坞电影喂养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一代全球观众,收割了无数人的钱袋、情怀还有价值观。

  《拯救大兵瑞恩》中,八个救一个的难题面前,我们开始怀疑集体主义文化;《星际穿越》的脑洞和美式家庭情怀,让我们为庸碌的平凡生出倦意。库布里克在差不多20年前就拍出《太空漫游2001》,我们不但怀疑中国人的太空探索能力,甚至怀疑中国人的想象力和科学论证能力。

  更不用说系列超级英雄电影,从超级特工到超能力英雄,让多少青少年在繁重的课业和升学压力中,生出个人的英雄梦。像《生化危机:最终章》这样的科幻电影,在中国上映后,票房都反超了北美本土。中国观众追捧美式科幻片的劲头,可见一斑。

  不错,正如人们观察到的,这些电影背后,都是美国的主流价值观,这是由海洋文明孕育的冒险精神、孤胆传奇派生的对于世界的看法。必须承认,就电影工业本身来说,无论是类型电影的成熟程度,还是电影的价值表现力,中国电影仍然处于追赶水平,或者说,从电影视角看世界,仍然是欧美、尤其是好莱坞价值占据先导。

  全球价值坐标中,中国人一直在扫描定位

  很显然,全球价值坐标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西式,正如全球地理,不只有海洋,还有高山,还有平原。

  几十年来,中国人富起来的速度让全球咋舌,仿佛只是一转眼,全球名店里都专设了中国导购,旅游胜地都标上了汉字路标,为中国人服务,成为世界各地一种机智的商业行为。

  一个处于实力上升期的国家,当然要有一种气质,就像好莱坞用它的电影为美国呈现一种可辨识气质一样,中国人当然也需要有独特的气质,在世界文化圈中刷出存在感。

  这不仅是中国电影的需求,也是中国文化,中国人的需求。中国人需要一种强大的精神气场匹配国家的富强,全球也需要中国的、东方的,可说服世界的价值。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战狼2》就是这样走上云端的。

  从《战狼2》《红海行动》到《流浪地球》,部部都是现象级。这些作品彻底摆脱了武侠、姨太太和红灯笼的标签,摆脱了盗墓、魔怪、求仙的神神叨叨,也摆脱了穿汉服、演《哈姆雷特》的高仿路径,摆脱了以奥斯卡喜好为标杆,扫描到了自己的价值定位。

  硬核!中国文化

  2500年的“流浪地球”计划,谁敢想?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人敢想。

  5000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4000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起做青铜器;3000年前,我们和古希腊人一起思考哲学;2000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征服四野,1000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富有四海;500年前,我们和西班牙人一样游荡大海。而现在,面对200年的美国价值观,我们为什么要亦步亦趋,舍本逐末呢?

  在《流浪地球》中,电梯里队员为了救老司机韩子昂而死,而韩子昂只多活了几分钟;CN171-11小分队用性命运送火石,其他团队却已率先抵达完成任务。靠近木星后,主角提出用弹弓原理逃生,而机器人说以色列科学家就已经提出过计划。

  我们习惯的许多电影中的主角一定是拯救地球的英雄,一定是最后的成功者,但《流浪地球》中,英雄是很多人,很多团队,主角甚至没有独创性贡献,然而,他们丝毫没有因之而减色——谁说集体主义没有光芒,谁说英雄就一定是孤胆,谁说平常的人就不出彩?明知不可而为之,中国人一向就是这么飞蛾扑火的;带着地球去流浪,号召所有人解救所有人,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很早就是这样天下大同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中国人从春秋时就懂得越不逞英雄,才越能得其大事。

  这是《流浪地球》撬动票房的支点,也是在世界刮起话题风暴的原因所在。

  中国文化才是中国人的硬核,自信才是中国人在全球的价值定位。《流浪地球》扫描到了这一点,所以不仅在国内掀起热潮,在国际影评网站也很受好评。

  何为文化自信?越从容,越自信;越自信,越从容。

  一部饱含商业欲望的大片,因为包裹了中国价值内核,变得更有卖相。一部要与好莱坞一竞高下的作品,因为挣脱了好莱坞,变得更有分量。《流浪地球》带来的思索,的确不只电影领域。

  (鲁珊 邢帆 李尔静 华智超)

  媒体评《流浪地球》

  摆脱了老式民族主义话语

  为了摆脱木星对地球的捕获,少数普通人的血性战胜了人工智能的犬儒,而这些普通人大多是东方面孔。他们的决定或许不够理性,但的确杀出了一条刚烈、果决和义无反顾的血路。在这部以拯救为主题的科幻电影里,民族国家让位于民族文化和国民个性,从而摆脱了以往类似电影的老式民族主义话语,它所透露的文化自信,似乎比地球发动机的推力更加强劲。

  ——微信公众号“团结湖参考”

  中国人搏击太空不再有违和感

  长期以来,国内对硬科幻的开拓并不被看好,有人认为观众还不具备鉴赏力,有人认为市场还不够成熟,也有人认为制作流程和技术上还不具备。《流浪地球》的火爆,用事实回应了这些质疑,使得中国人搏击太空、拯救人类的行为不再具有违和感,中国人穿上宇航服也一样会有太空英雄的架势。

  ——微信公众号“新京报评论”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

  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带来了一股清流。人们看完后会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贯穿全剧的英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成功的结果,也不是所有失败的任务就彻底没戏了,更不是说拯救地球只是靠着谁的一腔热血和爱情激情就可以办得到。

  在《流浪地球》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理念,一种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即便没有希望也要有人担当

  《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命题:当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但注定要有人担当,要有人牺牲,要有人去行动时,应该怎么办的命题,在今天中国现实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极而言之,这个考验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卷入现代化以来,就始终存在。能够走到今天,就是无数中国人做出了正确的回应。只不过在2019年农历己亥年春节,这个选择,以借鉴自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加上一群中国人的创意和演技,可视化地呈现了出来。

  ——观察者网

  (杨京 整理)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