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集体业绩爆雷 财务“洗澡”危害多

2019年02月01日 07:06   来源:经济日报   

  这几天,A股出现了史上鲜见的一幕——集体业绩爆雷,而且还不是小“雷”,随随便便一亏就是几十亿元。有的是以前隐亏此次集中暴露,有的是在企业领导层换届后突然爆出亏损,有的则是因收购形成的商誉存在风险,因此拟计提相应减值。

  以往岁末年初之时亦有类似情况,但很少像今年这样,其数量之多、金额之大,无不令人咋舌。这种人为的上市公司业绩集中爆雷与财务“洗澡”不无关系。所谓财务“洗澡”,用更为通俗的话讲就是,“反正上市公司业绩已经很惨了,干脆让它一惨到底,这样的话,新的会计年度,起点低了,盈利就容易了”。尤其是此前市场还传出,日后商誉会计处理,有可能从减值改为摊销,摊销则相当于上市公司每年净利润都要被摊掉很多。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破罐子破摔”,集体提前大幅计提,目的就是给未来完成业绩减轻包袱。

  上市公司财务“洗澡”的行为,不仅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合理业绩,还毒化了市场环境,造成良莠不分乱象,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遏制和消除上市公司财务“洗澡”,应从监管层、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三方面多措并举。

  监管层是遏制上市公司频繁财务大“洗澡”的主导力量,应负有“审核人”的职责。商誉减值会损害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从目前减值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案例来看,实际操作中商誉减值存在较大的可操作性和随意性、不规范性,存在操纵利润的迹象。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当漠视,违法违规成本较低是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大监督管理惩罚力度和强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交易所层面问询函、监管函发送力度,必要时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对违规公司立案调查,认定信披违规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投资者可依法起诉索赔。

  上市公司是防止财务“洗澡”的第一责任人。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不应待到年底一次性做出减值准备计提,而是应该在每个季度对应收款项、商誉、存货等相关资产计提做出减值准备的预测;另一方面,面对市场形势依旧严峻,原材料价格波动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等不利局面,上市公司应不断拓宽市场范围,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出更为前沿、实用的新产品,深化技术改造和主动内部挖潜,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是市场约束机制的核心一环,是证券市场的“看门人”。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审计风险,审慎接受业务委托,切实履行审计责任,拓展监管广度,在突击交易事项发生后,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以风险为导向,点出问题、警示风险,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切实承担起“看门人”的职责。

  一言蔽之,唯有加强监管力度,严惩违法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中介机构职责,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上市公司财务大“洗澡”行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温济聪)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