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催婚为何愈演愈烈?

2019年02月01日 06:56   来源:红网   陈思羽

  2019年的春节已经临近,全国各地自准备喜庆过年的同时,另外一项年度大戏——“催婚逼婚”也陆续在各个角落陆续拉开帷幕。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曾发布《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超过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催婚;25-35岁的单身族压力最大,86%的受访者被催婚,女性比男性高6%。大龄单身女青年的“年关”,总是比一般人要难过一些。(1月30日 新华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观念的日渐开放,我国人均结婚年龄逐渐升高。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不愿意过早迈入婚姻殿堂,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家中父母亲戚对于孩子婚姻的焦虑。“父母亲戚觉得你可怜”成了众多年轻男女哭笑不得被催婚逼婚的理由。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直是“先成家,后立业”,但是时代的改变使得年轻人独立的个人意识增强,不再愿意过早地将自己与其他人捆绑在一起,“单身主义”也逐渐开始盛行。然而由于年龄差距和生活环境差异,老一辈的父母亲戚并不能理解年轻人的想法。在他们心中,不找对象就等于孤独终老,只有循规蹈矩结婚生子才是正道。如此便滋生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导致许多年轻人为了避免被催婚逼婚选择过年不回家。

  中国式催婚近些年愈演愈烈与成长背景也是分不开的。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大多数80后90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环境无形中培养出了他们较强的个人意识,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相较于自己父母长辈,更在意自己感受,大部分时候不愿意向他人妥协,因此在恋爱中婚姻中经常矛盾重重。“与其结婚后天天吵架不如单身自由自在”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内心想法。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程度的提高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她们转变了“依靠男性”的想法,经济独立与人格独立已经成为了女性的追求目标。但是尚未转变思想的长辈仍秉持着“女性应该勤俭持家”的思想,因此女性被催婚的比例要高于男性多。

  攀比与从众心理也是催婚的重要原因。人到中老年就热衷于将子女与孙子孙女拿出来“炫耀”一番,在同事同学和亲戚的几重“夹击”下,父母催婚的心思只会越来越热切,让年轻人苦不堪言。

  “催婚”虽然并不是正确的做法,但是作为父母爱子心切也未尝不可以理解。只是在催婚大氛围下,父母和子女都很难静下心来聆听对方的真实想法,一味的“催婚”只会激起更强的逆反心理,导致本该团员的春节最后不欢而散。作为父母,可以适当转变自己的思想,毕竟时代在发展在变化,而子女的生活终将是他们个人的选择,“逼”出来的婚姻往往不会幸福,最后受害者还是自己的孩子。而作为子女,面对“催婚”不能选择一味的逃避和抗拒,试着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催婚”只是家人担心和关心的一种方式,你仍然可以保留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