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软”裁员,监管要硬起来

2019年01月28日 11:02   来源:东方网   丁慎毅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认证为便利蜂的员工在脉脉上反映,便利蜂正在裁员,hr让员工主动离职,不离职的以违纪为由,强制开除。据便利蜂员工的爆料,为了防止劳动者抱团,此次裁员是小规模、多批次的分批裁员。便利蜂方面回应称,“是正常年末绩效考核,有些员工绩效没达标。”

  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出于节约成本应对市场变化的手段而实行裁员,这是市场行为,也是企业的正当权力,员工需要理解,政府也应支持。但是,便利蜂的裁员看起来却并非如此,而是打着市场行为的幌子,廉价使用劳动力,剥夺员工的正当权利。

  事实上,这在一些企业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他们每年都招大学生,但是绝对不给转正。6个月的实习期,大学生只拿1500到2000的实习工资,连农民工也不如,但大学生为了能够转正,一般都坚持下来。但是临近转正期的时候,企业便以各种理由不给大学生转正,第二年,他们又去忽悠一批大学生。这也是为什么临近年底,总有一些公司要裁员的原因。很显然,7月招工,12月裁人。相对而言,便利蜂做得更典型罢了。

  在便利蜂,裁员自然是不给赔偿的,而且仲裁他们也不怕,因为总会有各种借口,比如,要求员工参加数学考试,考试不及格的都开除,而且各种强制离职手段都用上了,没收员工电脑,关在办公室不让出去,强制签字。便利店考什么三角函数、圆锥曲线方程等,其用意不言自明,这样的考核是站不住脚的。根据媒体报道,这几年,便利蜂一直在进行裁人——招人——裁人的循环。比如2017年裁员50人左右,多为处于试用期(6个月)或者为实习生。理由同样是“半年度绩效考核中不符合要求”,但2018年他们又继续在校园招聘。

  201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高达860万,再加上中专技校、往届毕业生加起来应该都超过1000万了,对于社会来说的确是有很大的就业压力。这时候,一些大学生主动放下身段,主动选择到一些中小企业就业,这应该得到鼓励与支持,但是一些企业欺骗大学生的行为,破坏了这一就业利好,甚至造成大学生就业的虚假繁荣,侵害了大学生的正当权利。

  对企业“软”裁员,监管要硬起来。要看到,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利益和保护员工权利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只有让企业不在剥夺员工利益上动脑子耍手段,才能更好的倒逼企业通过技术和创新来赢利。也只有更多的人就业,才能促进消费升级,也才有利于企业更好发展。监管部门不妨对大学生就业实行备案制,实行半年一跟踪,确保大学生的就业权利不被侵害。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