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精进螺旋模型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2018年12月25日 11:21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陈 涛

  陈 涛

  [摘 要]    新时代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工作实践,亟须加快构建符合中国特色、能够指导教育培训实践的理论模型。本文对欧美“干中学、学中干”的行动学习观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观进行了可视化研究,提出了“学习精进螺旋”理论模型。该模型由一个中心轴、两个螺旋、四个关系、四项能力构成,强调学习不是平面的循环,而是实现螺旋精进的过程。针对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健全干部职业生涯和学习生涯规划及发展机制、健全跨学科合作开展教研工作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学设计者队伍做优教学设计工作,提高教师引导学员思考的教学技能推行互动教学等建议。

  [关键词]   行动学习;实践论;学习观;学习精进螺旋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压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政领导干部成为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干部,要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做到术业有专攻。[1]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执政队伍,全面增强八大执政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高水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新时代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工作实践,制约了培训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亟须加快构建符合中国特色、能够指导教育培训实践的理论模型。通过比较欧美现代培训理论和党的学风建设理论,可以发现二者在学习观上存在一致性和关联性,从而构建一个新的学习理论模型即“学习精进螺旋”。

  一、学习精进螺旋的理论基础

  (一)行动学习:现代培训中的学习观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世纪40年代,英国教育心理学家雷吉?瑞文斯从煤炭业经理人培训项目中探索出了一套新的学习方式,于1971年将其定名为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2]经过世界各地实践者70多年的不断探索,形成了以行动为基础、从经验中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干中学、学中干”的学习观。[3]实施行动学习需要熟练运用两个基础理论:一是由被称为“行动学习之父”的雷吉?瑞文斯提出的瑞文斯公式:L=P+Q,即学习=程序化的知识+质疑性洞察(也称为“问题反思”),强调通过提出发人深省的有力量的问题,引导学习者深刻理解已经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寻找到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提出强有力问题的人,发挥了类似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使预期的学习目标更加容易实现,因而被称为“催化师”(facilitator,有些场合也使用“学习教练”的称呼)。二是心理学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提出的学习循环圈理论。库伯认为经验学习是改造经验产生知识的过程,强调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中心作用,通过“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概念化抽象→主动实践→具体经验”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以上两个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西方对学与思、知与行关系的理解,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具象化表达。

  20世纪90年代,行动学习法传到中国,起初在商业领域受到追捧。而其进入公关部门培训领域,则应归功于时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陈伟兰的推动,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中国政府与欧盟政府公共管理合作项目。[4]原国家行政学院作为该项目承办单位,开始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系统性引入了现代培训理念、行动学习方法及催化引导技术。随着推广应用,对行动学习的评价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支持者认为,行动学习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为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班次设计、推进互动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让培训效果从学习场延伸到了工作实践场。批评者认为,所谓欧美“先进”理念一度成为中国学者言必谈、行必效的“日常生活”,社会培训机构的过度渲染给行动学习披上了“全能”的外衣,但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存在天然差异,不能照搬照抄;再者行动学习在欧美各国公务员培训中落地生效时限制条件较多,在中国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项目设计、流程把控、成果应用、教师催化引导等诸多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水土不服”。还有人认为,学习循环圈容易让人把每个学习历程误解为“平面转圈”,这显然与人们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实现成长和进步的事实大相径庭。在干部教育培训视域下,如何看待循环圈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使循环顺畅转动?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理论联系实际: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

  行动学习的概念虽由西方提出,但其核心理念和基本方式也非常符合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贯理念和作风。“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做的高度概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将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必须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不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而在“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中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由此可见,强调实践经验的“中国式行动学习”早已蕴含在党的发展历程中。

  从时间上看,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国际上“干中学,学中干”行动学习模式的兴起,都发端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的特点,从经济发展模式上看,是自由资本主义走向没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遇到转折的时期;从管理理论发展上看,是把人当作机器的科学管理主义向需求层次理论、团体动力学等关注人内生动力激发的理论转型时期;从国际关系上看,是新型资本主义国家向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发起挑战,从而连续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时期。快速变革的世界环境,让狂热迷信、顶礼膜拜书本理论的人,在政治、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遭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让各国不得不从惨痛的代价中逐渐清醒起来,开始强调依照国情实际,积极探索,改造和发展原有理论,实现本土化的道路。这种本土化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刻下了永久的烙印。[6]

  习近平总书记在《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指出:“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把增强学习本领作为新时代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之首,将“能力培训”升级为“本领培养”,从“能干事”强化为“干成事”,突显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干部教育培训寄托的殷殷期望。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认为,认识与实践融合为一体,“学习循环”不是平面转圈,而需要在每一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依靠学习实现干部个人乃至社会主义事业的精进式发展,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二、学习精进螺旋的构成与要素

 

  从欧美行动学习的学习观,到实践论指导下共产党人的学习观,殊途同归,取其精华有机相融,就描绘出了“学习精进螺旋”(如图)。“学习精进螺旋”由一个中轴、两个螺旋、四个环节、四对关系、四项能力构成。

  一个中轴,是指以实践为第一性、由“实践”与“认识”相融合,形成的螺旋中心轴,以太极图表示。毛泽东同志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作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了其他一切活动;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了解了自然的现象、性质、规律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人的认识。[7]周文彰教授认为,认识与实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离,只因研究的需要进行分别表述。

  四个环节,由中心轴的“实践”拓展为“主动实践”和“具体经验”两个环节,由中心轴的“认识”延展为“观察反思”和“理论抽象”两个环节,从而与库伯循环圈中“主动实践”“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概念化抽象”相对应。

  两个螺旋分为正逆两个方向。正螺旋表示决定性关系,为实践螺旋,是指“在主动实践中积累具体经验→先前经验受到现实问题的挑战而促发反思→把长期的思考抽象为理论、凝练为规律→以理论指导新一轮的主动实践”。同时,这一过程存在着反作用力而形成逆向的螺旋,即“理论学习的深化将拓展更广阔的视角,引发新的思考→通过反思促进先前经验和主体认知图示的不断优化[8]→优化升级后的经验和认知图示促成更具效能的实践→实践成效形成对先前理论的实效性验证和适用性完善”,此为认识螺旋。从平面投影上来看,学习精进螺旋是由连续不断的学习循环圈所构成;但从立体视角,学习精进螺旋呈现如弹簧般的螺旋状,每个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形成错位升级的联系。如弹簧的每部分均需发挥反作用力才能抵抗外力压迫,否则就要扭曲变形一样,学习精进螺旋的每一个环节也都承担着各自功能,正向决定力与反向影响力相互勾连嵌套才能促进干部在学习中实现不断进步,而不致受到阻滞。

  要推动“螺旋”的顺利精进,促进干部的成长和进步,需要学会处理四对关系,提高四项能力。以正螺旋为例,一要提高总结提炼能力,处理好苦干与巧干的关系。不能只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天,只有牛的勤恳,而没有鹰的眼光。总结提炼能力是干部做好公共管理工作的基本功。只有不断提高总结提炼能力,才能逐步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掌握提高办事效率的本领,否则将陷入成长精进的第一个陷阱而停滞不前。二要提高洞察迁移能力,处理好固守与发展的关系。经验的积累可以让我们得心应手地应对日常工作,也可以以自身经验阅历为基础,带好团队、培养下属。但数字经济时代,老知识、老经验会不断受到新技术、新模式特别是跨界杀出的“程咬金”的挑战,我们不能让自己成为温水中的青蛙,水沸而不知,只有不断完善基本知识体系,对技术的进步保持好奇心,对环境的变化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感知力,提高跨界思考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才能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中获取灵感,找到解决当前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三要提高剖析结构能力,处理好内脑与外脑的关系。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就是遇到瓶颈之刻,与其挠破脑袋,不如向专家求教。我们要清楚只有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别人无法掌握我们面临问题的全部信息,只能从他们的视角提供思路。我们要领会专家意图,把握其观点中的关键点,必须学会剖析问题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进行新的知识建构,才能厘清解决自身问题的思路与对策。四要提高融通推行能力,处理好善思与笃行的关系。说易行难。面对具体场景和特殊情况,政策措施的执行者需要在施行程度、执行力度、推行速度等方面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精准攻坚,才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手段,应对复杂环境的挑战。

  三、学习精进螺旋的启示与应用

  (一)建立健全干部职业生涯和学习生涯统筹规划和发展机制

  学习精进螺旋的中心轴是实践和认识的紧密融合,而现实中则表现为干部职业生涯发展与学习生涯发展的统筹考量。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领导干部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在访谈中,高中级领导干部常常发出“无人可用”的感慨。解决优秀干部的供给问题,吸纳外部人才只是辅助手段,根本要依靠在岗锻炼和干部教育培训来加速干部自身的成长,而基础工作就是要建立干部学习生涯规划和发展机制,为干部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增强学习本领,提高专业能力提供指导。因此,随着新机构“三定方案”的确定,干部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将随之明晰,应着手从岗位要求出发,对基本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素养进行重新界定和划分,研究制定干部基本知识结构谱系图、岗位能力素质要素谱系图,建立全国联网的干部学习信息管理系统和干部终身学习账号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符合终身学习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整合各类学习资源、鼓励有条件的优秀社会机构参与的干部学习生涯规划与发展机制。

  (二)以案例教学为载体,建立健全跨学科合作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机制

  学习精进螺旋中“具体经验-观察反思”环节,是实践和认识转化的重要环节,要求干部要有跨界思维、洞察迁移能力,破解固守与发展的陷阱。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符合政府工作综合的、跨学科特征的教研体系。从机构设置上看,党校体系借鉴学历教育的做法,按照学科划分教研部门,对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从单一学科出发、按照单一视角分析、强调单方面问题的情况,难以满足干部在科学全面综合分析问题方面的实际要求。知识经济时代,跨界研究越来越便利,交叉学科越来越多。党校系统需要针对党和国家发展、针对公共管理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和教学工作,按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跨学科组建研究中心,促进多学科背景的教研人员联合攻关,提高教学内容供给质量。近年来,原国家行政学院针对专题研讨班的特点,打造了一系列深受学员好评的案例教学课程。比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组建了跨学科案例教学开发组,深入浙江省德清县实地调研,从公共管理学、经济学、法学3个学科视角分析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秘籍”。教学中,3位教师通过案例视频和文字资料,让学员了解德清践行“两山理论”中的做法,组织学员提炼德清经验、分析案例所在的特定环境和约束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从理论研究视角出发,引导学员结合实际,共同思考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在实施乡村战略中遇到的问题,摸索规律,提出破题的思路和对策。通过以案例教学为载体搭建的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平台,使学员能够对决策中需要掌握的发展规律、指导理念、关键环节、重要举措有所借鉴和体悟,使教师能够对教研中需要关注的地区差异、行业差异、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有所考量,从而教学双方都提高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精进。

  (三)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学设计者队伍,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设计质量

  从学习精进螺旋的认识螺旋来看,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员搭建从自身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具体认识转化为一般规律性认识的桥梁,就是要缩短干部成长周期,加速实现质的飞跃。然而,没有深入细致的需求调研,就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设计;没有好的设计,就没有满意的培训效果。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还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都存在重实施轻设计、重过程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产生了大量“攒课式”项目、“十年如一”项目,不能、不愿或不会根据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的新要求、根据参训学员需求的新变化,因材施教地设计培训项目,只在提高知识增量上有所贡献。其原因之一,在于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专业化水平不足。教学设计者是培训项目质量的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是增强干部学习本领的教练。合格的教学设计者需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强化问题意识,熟练采用深度访谈、结构化研讨、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互联网+”的各种技术,分析培训内容重要性与干部实际掌握程度之间的差异,精准把握培训需求强度,精选培训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培训时间;第二,强化因材施教的意识,精通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做到既能组织教学又能亲上讲台授课,用最适宜的方法匹配培训内容,实现培训目标;第三,强化成果意识,有机融合领导干部、国内知名专家、专职教师等各方面师资的优势,根据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案例,统筹谋划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培训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后的成果转化,为学员提供“可带走”的培训;第四,强化责任意识,不以行政程序为借口,不因“培训好坏一个样”为托词,主动作为,踏实工作,有效动员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内生动力,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为学员服务。当前,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性培养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学设计者队伍,才能满足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提高教师启发式教学水平,大力推行互动教学

  随着改革的深入,研究破解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成为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期待,成为公务员培训必须满足的组织需求。这就使得大信息量宣贯为优长的讲授式教学难以完全满足培训的要求,必须增加互动教学比重。然而,当前开展的互动教学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总结原因:一是有的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研究不够精深,只有理论缺少实践经验,不敢互动,怕被问住、被问倒;二是有的教师不能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对互动教学的知识和操作流程不熟悉;三是有的教师不懂得互动教学中的引导技巧,互动不起来,互动起来了又控制不住。前者需要教师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学员听得懂的语言、熟悉的案例,营造互动教学的“情境”来促进反思。后者则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熟练掌握通过提出开放式、条件式、反思式问题,促进学员思考技能,不仅给学员带来知识的增量,更要能够打破固守思维,帮助学员降低将实践经验凝练为理论的门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EB/OL]. https://www.chinanews.com/gn/8464753.shtml.2018-03-10.

  [2]陈伟兰,谷昀,陈菲. 行动学习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3).

  [3][美]朱迪?奥尼尔,维多利亚?J. 马席克.破解行动学习:行动学习的四大实施路径[M]. 唐长军,郝君帅,曹慧青,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1.

  [4]周文彰.公务员培训教学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6:385-420.

  [5] 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12年5月16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17999246.html.2012-05-28.

  [6]陈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用行动学习式教学——行动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本土化之路[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6(4).

  [7]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2-298.

  [8] 周文彰.狡黠的心灵:主体认知图式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296.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