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鼎力推动,气候大会能否柳暗花明?

2018年12月14日 13:53   来源:东方网   梁江涛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12月2日起在波兰卡托维兹开幕,来自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将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进行谈判。卡托维兹气候大会的任务是完成《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为2020年以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打下基础。

  然而,会期已近尾声,但达成共识、签订《巴黎协定》细则的谈判充满了分歧和不确定性。虽然完成此次大会的任务,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缔约国正在做出最大的努力,但最终能否就签定《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一致,还是一个问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应该说,国际合作性会议,各方利益博弈与观点分歧是正常的,但是公正的天平因为政治分歧而出现大角度的倾斜,则是不正常的。先是特朗普一坐上美国总统的交椅就宣布“退群”,这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浇灭了世界各国在减排方面付出努力的热情。紧接着,所谓“美国优先”政策从贸易扩大到各个领域,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倒退。各国保护主义抬头,甚至抱有邻为壑的心态,对减排和抑制全球变暖的积极性降低的幅度令人大失所望。

  具体到此次会议上,伊拉克、伊朗和俄罗斯等油气生产大国至今尚未正式核准协定。综观此次会议的前前后后,分歧主要在政治上,具体表现在责任和义务上如何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发达国家如何出资以及能否兑现已有的资金承诺等等。这些与发达国家固有利益相关的政治问题,浸淫到全球气候合作的细节上,使这一轮谈判变成非常艰巨。

  固然,屁股决定脑袋。但再发达的人不能扯着自己的头发飞离地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如今大气层气温已较工业革命前高出1摄氏度,各国若不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全球气温最快在2030年、最迟在2052年就会上升1.5摄氏度,并到2100年上升3摄氏度。

  如果气温升高超过2℃,北极和南极动物栖息地不可逆转地丧失;致命的热浪会更频繁地发生;3亿多人面临缺水问题;海平面上升威胁着所有岛屿国家和沿海低地城市经济。一位科学家在卡托维兹气候会议上呼吁:“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文明的崩溃和大部分自然世界的灭绝即将到来!”这道出了地球人的共同心声。

  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人们所依赖的自然环境掌握在大家的手中。如果此次大会无果而终,不只是全球化合作进程的大倒退,更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一次致命打击。气候灾难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绝非危言耸听。作为地球村各国负责任的政治家,应该登高望远,为应对气候变化主动担当,理智决断,而不是像个小贩,锱铢必较,讨价还价。

  中国作为《巴黎协定》的缔约国,坚定的推动此次会议取得实质性成果。中国历来是个负责任的大国,在自身大幅度减排的同时,为全球气候合作做出的努力举世瞩目。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向联合国交存《巴黎协定》批准文书。

  中国人历来讲求知行合一。中国已成为利用清洁能源第一大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和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投资连续9年位列全球第一,累计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居世界第一,初步扭转了过去一段时期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为实现“十三五”碳强度约束性目标和落实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至今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6%,超过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煤炭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72%下降到2017年的60%;201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13.8%。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7%,重污染天数下降28.8%;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5%,重污染天数下降43.6%。中国圆满实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人民在空气质量改善中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这一切已经和正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

  应理性的看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面对气候大会遭遇分歧与挫折,不必发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慨叹。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继续与各方一道努力,推动各方在本届气候大会上达成一些对《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共识,在提升透明度、技术转让等领域提出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并努力促使各方在2020年前有所作为。

  一方面,中国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积极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的同时,积极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中国的自身贡献、无附加条件的支持以及此次会议上不离不弃的鼎力推动,或将减少分歧,消弥隔阂,推动各方回到正常谈判与达成共识的轨道上来,促使卡托维兹大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与成果。

  近年来,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就是境外媒体谈论应对气候变化的典型案例,大都举中国的例子。中国样本、中国智慧、中国案例已成为世界榜样。这倒是给纠结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眼前一亮的新思路。除了各国政府官方层面的努力外,民间的力量对推动全球气候领域的合作,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生力军。

  中国企业家的身影频频亮相各种国际舞台,与政治家们一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与举措,他们对气候问题的责任和担当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在中国,还有一个已运行三年多的民间组织,叫“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这是中国首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影视活动,大会组委会代表已连续四年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中国角用影视讲述中国气候变化故事,发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声音,正成为专业化、大众化、有影响力的气候传播国际品牌。

  这并非另辟蹊径,而是共同发力。当政治家在博弈中遭遇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企业的介入,公众的参与,或将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了各国社会行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国际气候合作定将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气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合作共赢是永恒的主题,猜忌对抗永远只能是零和的结局。全球气候已经开始加速变暖,争吵推诿,无济于事,反而白白浪费时间。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应对气候的减排努力,其力度空前绝后,正成为描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路线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世界各国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发达大国更应顺应大势舍弃政治纷争,相向而行,强化合作,从善如流。

  期待在中国等国家的全力推动下,缔约各方一起迈开坚实稳健的脚步,使卡托维兹世界气候大会向着成功的目标登攀,进而以实实在在的成果造福于人类,厚泽于子孙。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