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不能只玩儿概念

2018年11月28日 07:52   来源:南方日报   丁戈隆东

  基因编辑婴儿,余波未了。11月27日,另一项开创性研究又被网友“强烈推荐”——《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上个月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天嘉的学术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文中鲜明提出“蟋蟀是一种负载中华文化的民族昆虫”。

  蟋蟀、昆虫、身体与战斗力,这些概念都不难理解。毕竟蟋蟀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了,起初纯粹是因其悦耳的鸣叫声,后来是因为斗蟋蟀之风盛行。在古诗文中就有许多为蟋蟀而作的诗句,最早见于《诗经》,其中有“季夏之月,蟋蟀居壁”“处暑蛩鸣”“立冬蟋蟀入室”等诗句。

  假如只是从文学角度来研究蟋蟀,未尝不可。虽然可能只是小众研究,但也立得起来,因为古往今来确实有大量以蟋蟀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但将蟋蟀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还让蟋蟀负载中华文化、冠之“民族昆虫”称号,就有点牵强附会、贻笑大方了。

  传统文化是一种能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扯上传统文化的,也不是一定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解释的。学术研究需要有更多的开创性,但观点一定要站得住、立得稳,能说服人,而不能只玩概念、缺乏必要性论证,让人不明所以。

  虽说现在传统文化越来越热,但这样的文化研究还是少一些为妙。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