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交锋

2018年10月22日 07:22   来源:钱江晚报   

   陈潘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中学

  频繁的迭代声中,人们的身体走得太快,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提出:慢下来,等等我们的灵魂。我也不能否认理想主义,这确实是一种我们确立自身并且处理与外界环境的有效办法,岁月静好代表着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岁月静好背后是一种出世的态度,正如杨绛先生所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他们独立出了一个与他人无关的自我世界,显然是对现实丑恶的避难,却也不乏有一往无前求取的勇气。自我世界常与“桃花源”“理想国”“乌托邦”紧密相连。对现实的极端失望促成个体精神世界的构筑,人们在其中独善其身,企图弱化现实世界带来的苦痛和难以改变现实的无力感。

  然而另一方面,理想主义者发出了他们的声音: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这种刺破,把现实血淋淋地剥开给你看的勇气,我以为其实更为可贵。这就像是“洞穴之喻”中第一个走出去的人,在鲁迅的“铁屋子”理论中发出的寂寞呐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殆亡!现实主义与这个时代的难以握手言和,推动着时代朝着秩序之轨前行。这是对理想主义安全堡垒的推倒,多么精妙的讽刺。它说,你看,仍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负重前行的不仅仅是在最底层阶级挣扎的劳动者,与生活中避之不及的刁难做长久的殊死搏斗,还有在诸多不合理面前绝不退步地对峙、争取别人权利的善良的人们。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那些孤身的英雄,带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义不容辞,不吁然,不吟唱,只拾掇行囊,抬脚就是远方。

  陈欢点评:

  作者对“痛点”的敏感是值得肯定的。“岁月静好”是我们的追求,却并不是全社会、全人类已然享有的幸福,如果只顾闭上眼睛过自己的小日子,那无疑是一种自私,而不是我们该真正确立的“自处和处世态度”。中学生的天下意识,我在此文中看到了。

  曹林点评:

  看得出来,作者读了很多书,有很多超越这个年龄的积累,视野很开阔,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有很多哲学认知。问题也出在这里,抽象的理念太多,缺乏具象形象的案例和故事,使评论浮在云端,让人感觉空泛无感。真正读懂了一种理论,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吊书袋,真正读通了一种思想,会用故事表达出来,而不是从观念到观念。千万不要“你看云时热切,你看我时眼盲”。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