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不进他乡”不能只是老漂族的独自忧伤

2018年10月18日 09:22   来源:南方网   郝雪梅

  早上6点多起床,买菜、做早餐,然后等外孙起床;8:30,女儿女婿去上班,孩子就完全交给了他们;一直到傍晚下班回来,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老人,他们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乡来到儿女所在的城市,帮忙照顾孩子。他们被称为老漂一族,和北漂不一样,他们不是为自己打拼,而是为了减少子女的压力。(10月17日《现代金报》)

  《现代金报》记者调查30组家庭的老漂一族。被调查的人群来自全国20个省市。7成老漂一族认为,他们在宁波生活不习惯,过得并不舒心,其中隔代教育以及生活习惯差异矛盾最为突出;仅1成觉得很有乐趣。

  老漂一族是时代的产物。这些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创业、工作,年龄大了之后,赋闲在家十分孤单寂寞,于是因为种种原因来到了异地他乡。告别了熟悉的故乡,告别了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里,老人们因为“场景的陌生”、“风俗的陌生”、“习惯的陌生”,而更加寂寞了,原本想在异地他乡安享晚年,却遭遇了“黄昏的烦恼”。从7成老漂一族感到生活不舒心来看,这种“人在他乡很寂寞”的情况是十分严重的。

  老漂一族,虽然都来到了儿女所在的城市。但是,情况也是不一样的。一种情况是,儿女强烈要求老人过来照顾孩子,让老人发挥余热;一种情况是,在故乡生活没有人照料,不得不投靠子女,让子女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一种情况是,老人想享受“和子女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对于最后一种情况来说,这样的老人会因为“能够和子女在一起”了,而抵消了异地他乡的不适应,获得幸福满足感。但是,对于另外两种情况来说,反而会降低幸福指数。

  我们应该让老漂一族有更多选择,让他们实现“回故乡”和“去他乡”的自由选择。作为儿女应该充分尊重老人的个人意愿,如果父母不愿意在异地他乡生活,千万不要强迫。而作为故乡的地方政府来说,则需要打造一个完善的养老体系,让这些老人“回家乡”离开子女之后,也能衣食无忧。

  而对于选择“去他乡”的老人,作为接纳的城市应该做些事情,要想办法纾解“融不进他乡”的愁绪,要把“外来人员的父母”当亲人,尽快完善“新市民”的福利待遇,让他们融入当地的生活之中。开展一些针对外地老人的文化活动,让他们和当地老人尽快成为朋友。加大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的宣传力度,让外来老人尽快了解当地的情况,不至于加剧陌生感。要多些对外来老人的政策性照顾,比如景点免费等等,让他们感受异地政府的温暖,尽快成为“一家人”。

  总之,要从情感寄托、邻里关系、社会活动、饮食文化等多方面入手,纾解老漂一族的“融不进他乡”的愁绪。“融不进他乡”不能只是老漂族的独自忧伤。要让“他乡”也能成为“故乡”。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