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政策倒退 终将以失败告终

2018年10月10日 08:54   来源:北京日报   李海东

  近段时期,美国不断打出“中国牌”:从升级对华贸易纷争,到抹黑中国干涉美国中期选举,从强令中国在美媒体注册为外国代理人,到在南海区域以“航行自由”为名上演“极限摩擦”,一系列行径导致中美关系日趋紧张。10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演讲,其间对中国无端指责,更引发了国内外舆论关于中美之间要出现“新冷战”的忧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0月8日访华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反复强调美国没有全面遏制中国的政策,希望中美加强合作。对美方释放出的种种复杂混乱信号,我们该如何理解?美方密集采取对华冲撞性政策,又是什么因素所致?

  首先,美国政策精英群体在对华关系处理中,形成了以往美国政府采取的对华接触与融合政策已经“失败”的共识。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目标概而言之有两个,即功能性的“用”与使命性的“变”。前者旨在从战略和经济层面促使中国与美国一道应对共同战略竞争对手,确保中国服务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后者则是追求中国国内经济与政治治理模式的西方式转变。但近年来,美国政策精英群体固执地认定,这两个目标彻底失败,中国本身成为美国战略竞争对手和所谓“修正主义国家”,中国国内治理模式已与美国的期待渐行渐远。因此,当前美国政府彻底抛弃以往对华政策中接触与融合的要素,转向以竞争为主基调。

  其次,美国以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看待对华关系,在霸权思维主导下无法接受中国发展模式获得成功的现实。中国在亚太及全球影响力的增强,被美国解读为是要取代其区域及全球主导地位;“中国模式”国际感召力的增强,被美国认定为是在颠覆其主导的国际秩序。美国无法接受中国采取的积极进取的建设性对外战略,存在着对华开展全方位竞争的紧迫感。

  第三,当前美国国内政治与社会高度分裂,政党极化现象加剧,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在降低。选举政治下的美国政客,有着强烈的政治动机以人为制造一个外部敌人的方式,来实现美国内部团结与国内和解进程。与美国有着明显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差异,而且依然在不断崛起的中国,很自然地成为了某些人眼中的“假想敌”。

  总体而言,美国对华政策大调整呈现全方位倒退状态,是其无法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和变化了的自己而做出的不合时宜的反应。在维系霸权与推进全球化深入发展出现脱节之时,美国不是顺势调整自我,而是以不惜阻挡全球化进程来固守其所谓的霸权。与大趋势对抗,结果通常是悲剧。美国逆时代趋势而动,必然导致其与越来越多国家的疏离以及在国际舞台的孤立。

  美国对华政策的大调整,使得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建交以来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尽管美国确定了强硬和对抗的政策基调,但中美关系性质本身并非由美国一方决定。中国新型国家关系理念对中美关系的引领力和国际塑造力始终在增强,合作共赢目前依然是中国对美政策主轴。中国建设性对美合作理念与实践和美国地缘政治角逐与意识形态对立理念与实践的碰撞,将会在未来3-5年中更为激烈,双方互动的最终结果届时也将会逐渐清晰起来。

  由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大调整是建立在主观愿望而非对国际现实与美国利益的准确判断基础之上,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此次对华强硬政策的调整终将以失败而告终,其终究还是需要回到合作的正确轨道上来。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我们应当保持谨慎乐观的立场。

  (作者李海东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