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领干部教育创新发展

2018年10月08日 16:41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丁茂战 刘海军

  丁茂战 刘海军

  [摘要]互联网和大数据联合催生出的人工智能,引领信息技术向新发展,引发社会各领域深刻变革。从技术到学科、从方法到思想、从尝试到成熟,人工智能不断影响现代教育,触发了知识革命和学习革命,并对传统干部教育产生巨大冲击。时值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干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人工智能的创新驱动下,干部教育有望朝着个性化、差异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在知识结构、教育模式、培训机制和保障体系等各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干部教育;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各行各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在改变现实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行为方式和认知方式。[1]相对于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干部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但也因其特殊性,在顺应时代发展、率先示范改革等方面略有滞后。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人工智能的创新驱动下,干部教育势必发生重大变革。

  一、人工智能触动社会变革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比拟人类“职能”的技术悄然兴起。从最初实现某些人类功能的机器,到现在可以威胁人类生存的智慧,这个被称作人工智能的“新生儿”,在不断模仿学习中进化升级,如今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代表。不同于互联网专注解决设备连接和数据传输问题、大数据致力于满足海量数据生成和分析判别需求,人工智能试图解答关于人类智慧的疑惑,并以实际行动证明机器可以代替人类思考、工作甚至表达喜怒哀乐。[2]

  人工智能最初以机器人的模样亮相,直到AlphaGo棋艺胜过人类,才出现多样化的趋势。随着技术不断演化和反复实践,人工智能成为一门学科,被当作一种思想、一套方法。概括起来讲,人工智能是指人造出来的智慧和能力,它所呈现出的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等新特征,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并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在教育、医疗、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应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正在加速经济社会向前推进,实现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智慧化飞跃。[3]一场由技术革命和知识革命引发的深刻社会变革正在上演,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当其冲的便是教育领域。

  二、人工智能触发现代教育革命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示范应用,为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教学、学习与管理模式变革,也使得教育在一次又一次的模式变革中不断由量变走向质变。[4]

  人工智能触发知识革命。由于对人工智能认识不足,人类出现过空前的恐慌。一方面是人工智能替代论。许多分析认为,诸如会计、翻译、医生、律师等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因为在这些领域人工智能拥有超过人类的记忆能力、智能算法和海量案例等优势。一份联合国报告也曾对未来职业做过推测,指出某些专业性强的工作将会消失。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威胁论。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者渴望获取新知识,教育者则要在知识更新、模式创新、思想革新等方面及时做出响应,既要提升自身能力,又要学习新的方法。两方面恐慌叠加起来,将会驱动人类知识结构发生改变。

  人工智能触发学习革命。人类的学习过程通常为:知识需求—教育培训—能力运用—新的知识需求,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人在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学生将不再需要老师。依托强大运算能力和大数据支撑的人工智能,使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成为最受欢迎的方式,学生可以借助机器找到答案。另一方面,老师将不单纯是老师。在人工智能辅助下,老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教案编写等工作中解脱出来,通过机器了解学生状态,点对点、有针对性地予以辅导,老师转变为导师。此外,人工智能在不断学习人类的同时,又成为被人类学习的对象,像机器一样学习,人类的学习不再刻意,学习成为自觉行为。

  人工智能触发思想革命。人工智能改变了教育思维方式,这是教育自外而内、由表及里发生变革的根源。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体现价值。如何将教育与人工智能结合,存在两种不同趋势:一种是人工智能中心论,人工智能担任“老师”,发挥授课职能,人只起到辅助作用。另一种是人类中心论,人工智能只起辅助作用,老师依然是人类,人的能力超过机器。无论未来哪种趋势占上风,学习的本质不变,提高人的能力素质始终是根本。不管将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使用者的初衷也不会变,人类创造出的任何智慧和能力,最终还是要为人类服务。

  三、人工智能驱动传统干部教育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加快人工智能在干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驱动传统干部教育变革的动力和支撑。

  (一)驱动知识更新,填补传统干部教育内容缺项

  一是充实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实践看,人工智能不再是一门简单的技术,而是一种发展理念。比如,制造业发展要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加强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5]但从干部教育现状看,不论是集中培训还是个人自学,人工智能发挥的效用极其有限。一方面是缺乏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信息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缺少人工智能的应用体验,信息化素养不强。究其原因,既有干部教育有关要求不明确的因素,也有干部自身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快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普及,提高干部信息化能力和水平,是干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是增强人工智能运用本领。干部教育中虽然增加了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内容,但大多停留在就技术谈技术、就理论说理论阶段,如何应用新技术指导实践涉及较少。大多数干部初步了解无人驾驶、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新产品、新技术,但缺少系统学习和认知,并不了解人工智能如何应用,以及会对实际工作产生多大作用。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干部对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影响力认识不够,对如何将知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找不到好的办法。因此,应当加快人工智能成果在各领域的转化应用,提升干部服务经济社会、服务保障民生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是走出人工智能认识误区。人类接受新生事物需要过程,但人工智能发展之快,超越了正常人的反应速度。人工智能在其他教育领域已有成功案例,比如南京大学新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等,但在干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迟滞不前。从已发表的干部教育相关文章分析,目前关于干部教育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与干部教育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铁饭碗”思想还在一定范围存在,对于人工智能替代未来职业的预测无人认可,加之人工智能尚不完全成熟,大多数干部缺乏信息化思维,对人工智能等新鲜事物仍持观望态度。

  (二)驱动方法创新,补齐传统干部教育模式短板

  一是补齐人工智能与学习分离的短板。从培训方式看,不论是人工智能自身知识传授,还是其他相关技能学习,干部教育中都缺少现代化手段。以教学模式创新中涌现的结构化研讨为例,其中利用思维导图辅助课程,但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仍然使用纸上手绘的方式。此外,在线教育、移动学习已在干部队伍中流行,但大多数人依然习惯坐在教室里使用;网络课程里,授课者只用投影、录像等有限的信息化手段,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不多,知识错位现象较为明显。

  二是补齐人工智能与教学分离的短板。从环境建设看,许多干部院校加大信息化投入,着力兴建智慧教室,借助人脸识别、语音输入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学员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但在授课质量监控、个性化定制学习等方面效果未能显现。有些单位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后却长期闲置,最后只能变成“摆设”;为解决干部工学矛盾而开发的移动学习平台,引入在线视频播放系统等,被“挪”作他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三是补齐人工智能与应用分离的短板。从学习效果看,大多数干部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方面尚未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已有大数据分析城市人口动态系统,却仍要人工统计核实相关信息;不懂如何运用新经济指数、政策执行指数等指标分析有关情况等。干部教育的目的,是强化干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随着工作对象和内容的不断更新,与之对应的方法手段要及时跟上,实际操作使用也要相应增加。

  (三)驱动思想革新,缓解传统干部教育机制痛点

  一是借鉴自适应学习原理,解决计划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人工智能的自适应学习,是指机器通过不断评估学习者对学习的掌握程度,动态推荐合适的学习路径和新的学习内容,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自适应匹配和自主式管理。传统干部教育中,多由组织部门统一制定计划,院校和参训单位组织实施,难以做到学习内容同步更新,也无法根据培训对象变化及时调整。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步伐加快,对干部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干部教育中定制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大,跨部门、跨领域协作不可避免,自适应学习将越来越受欢迎。

  二是借鉴数据挖掘原理,解决过程与结果脱节的问题。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通过分析数据变化掌握过程状态、做出结果判断的行为。在教育领域,多以信息管理系统等形式应用于教务工作、学校管理等方面。当前干部教育管理中,报到、考勤、上课、作业等环节均由人工操作,即使有辅助系统,也需大量手动输入。此种运行机制下,干部使用与培训部门不能同步掌握情况,无法及时分享干部的学习、考核信息,难以为干部提拔、任用提供有效参考。如果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与系统有机结合,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类难题。

  三是运用深度学习原理,解决学习与工作脱节的问题。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是指机器通过建立和模拟人脑神经网络,模仿人脑机制解读数据的过程,[6]可以简单理解为刻意练习或题海战术的机器化实现。深度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度,在相同时间掌握更多内容。对于需要反复练习、不断强化的干部能力,如党性意识、执行力等,可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培养。传统干部教育中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如何区分课堂教育和课后自学选择学习方法等问题,人工智能可以给出较好的答案。当学习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时,相应的干部教育考评机制也该发生改变。

  四、人工智能引领干部教育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加快人工智能引领、推动干部教育变革,是培养学习型干部、创建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国家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适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干部知识结构

  一是学习内容重构。从学习者角度讲,学习内容应由面向任务向面向对象转变,从党和国家建设需要及干部自身需求内外两侧共同发力,依据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干部特点,在保留党性教育、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等内容的前提下,增加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突出个性化定制和跨专业融合。既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的前沿理论,也有如何运用技术手段指导工作的具体方法,还有适应机构改革需要的岗位知识;既要体现新时代的具体要求,也要满足干部发展需求,还要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二是课程体系重建。从教育者角度讲,培训内容应从全面覆盖向精准匹配转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求什么、教什么的基本思路,根据不同培养目标,结合人工智能特点,适当调整课程重点。一方面,对于能够依靠人工智能完成,重复性、程式化、标准化的知识和方法,交由个人自学或跟机器学习。另一方面,对于人工智能难以胜任的能力,比如创新创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跨领域综合能力等,则要交给院校或依靠老师重点培养。唯有如此,方能实现人机结合、优势互补,既能发挥人工智能的专长,又能突出人类的独特优势。

  三是学用比例重置。从教育目标角度讲,通过培训要使广大干部理论素养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切实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德才素质和履职尽责能力显著提升,其中实践部分比重较大。干部教育由静态学习和动态训练两部分构成,课堂、书本、视频教学等属于静态学习,实践、工作、调查研究等属于动态训练,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培训需要,适时调整二者比例。未来干部教育的重点,应聚焦能力提升,突出动态训练,集中培养可以与人工智能抗衡的能力,比如情商管理、工作作风等。

  (二)创新易于人工智能融合的干部教育模式

  一是组训模式智能化,静态计划向动态规划转变。人工智能使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变得更加便利,凭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分析,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未来的干部教育应当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实现终身教育定制化。可以引入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辅助决策系统等,实现人机结合,改变原有组训模式。计划制定、方案设定、内容规定等可根据学习者的状态变化,实现实时动态更新。借助随处可见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使碎片化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工学矛盾减到最小。

  二是管理模式智慧化,封闭学习向开放学习转变。人工智能引导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以往的独家知识或权威专家将成为“公开的秘密”。[7]当前的干部教育中,结构化研讨、分小组讨论等模式初具开放性特点,但过程中尚需“催化师”或小组长引导。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服务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帮助下,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领导小组”,专家管理系统随时发出指令,引导课程进行;智慧管理系统把控整体节奏,实现动态调控,培训效果将得到极大提升。

  三是评价模式精准化,结果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变。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目标有所调整,过去以掌握知识为主,现在以培养能力为主;过去侧重考试结果,现在关注学习过程,精准化学习产生精准化效果,问题随时发现随时得到解决,效果随时随地可以掌握。当前的干部教育中,以考试或论文成绩作为评价依据,有时不能客观反映情况。运用人工智能开展学习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和学业水平诊断,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智能评价,实现教学绩效的精准评估,应是未来干部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完善基于人工智能思维的干部教育机制

  一是打破组织壁垒,建立以学习为核心的协调联动机制。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要优化党的组织、教育培训等部门职责配置,加强归口协调职能。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地方院校将有机会参与干部培训。干部教育进一步向基层覆盖、向各级延伸,全天候、全方位、全地域的培训格局将会形成。因此,应当尽快建立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域的协调联动机制,鼓励资源开放共享,实现计划制定、方案设定、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各环节有效同步。

  二是打通过程闭环,建立以能力为目标的动态管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对干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出更高要求。借助人工智能系统,自适应学习和自我管理成为常态,能力需求—教育培训—考核使用—能力需求的闭环将被打通,学习与实践、培训与使用结合将更加紧密。因此,应当尽快建立考评、使用、培训一体化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干部教育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打碎人为枷锁,建立以数据为参照的科学评价机制。人工智能逐渐普及,在实现学习个性化、差异化的同时,增加了考察因素,加大了考核难度,干部考评定级、综合评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应当制定差异化的干部考评标准,完善便捷、高效、科学的评价机制,运用大数据、网络化等信息技术,以考评数据为参照,进行专业化统计、智能化排序和系统性分析,交由机器判定,减少人为干扰,确保结果可靠公正。

  (四)构建利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支撑保障体系

  一是打造智慧环境。围绕干部能力提升,打造技术赋能的学习环境,营造率先垂范的人文环境。一方面,要建设从基础到应用的网络支撑环境。逐步建成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向智能化演进;建设或租用云计算中心,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建设多类型资源库和数据集,建设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应用平台。另一方面,要营造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大人工智能知识宣传普及,制定数据管理标准规范,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引导干部率先运用最新技术提升工作能力。

  二是筑牢安全屏障。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数据,干部教育因其特殊性,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加强技术防护。针对人工智能重点系统或应用,采取漏洞挖掘、安全测试等技术措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针对干部信息、课程资料等敏感数据,通过信息加密、动态隐藏等安全手段,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保护。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强化重要信息和个人隐私保护;落实安全保密有关规定,杜绝失泄密问题导致的人为数据泄露。

  三是加快人才储备。打破行业界限,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人才培养,加快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储备。[8]一方面,要以引进为主、培养为辅。人工智能的复杂性、交叉性、应用性较强,在前期推广和应用尝试阶段,须由专门人才完成相关工作。因此,应当瞄准具体需求,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引进人才先使用的原则,解决短期内人工智能无法推广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借助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系统,积极鼓励自学成才;利用高校和企业相关教学科研资源,依托面向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以多种形式培养多层次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9]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持续推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质量发展,成为干部教育向前发展的“双轮驱动”。当信息基础设施尚在普及完善、“互联网+”干部教育还在催化融合之际,人工智能与干部教育深度融合,势必引发新一轮变革,引领干部教育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康博.人工智能(比你想象的更具颠覆性的智能革命)[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53.

  [2]何哲.智慧的本体与本体的智慧——人工智能时代的元问题及人类未来[J].电子政务, 2018(3).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2017-07-20.

  [4]吴晓如,王政.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实践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

  [5]丁茂战,刘海军.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J].求是,2017(10).

  [6]佩德罗 D.终极算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世界[M].黄芳萍,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62.

  [7]王作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M].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7:40.

  [8][9]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2018-04-03.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