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会的“去官气”呼唤教育机制变革

2018年10月08日 14:16   来源:东方网   吴亮

  近年来,一些高校学生会组织出现“正副部级高官”、罚同学誊抄领导名字、对低年级学生端架子和无理辱骂等官僚化问题,个别学生干部沾染“官气”和“逞官威”现象,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2018年10月6日,北大、清华等41所高校的学生会联合发起《学生干部自律公约》,内容包括恪守学生本分、牢记本会宗旨、永葆理想主义情怀、扎扎实实做事、营造平等气氛、摈弃庸俗习气等六项要求。共青团中央回应称在《学生干部自律公约》的出台之后,还会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更多的制度改革在路上”。(《北京青年报》2018年10月8日版)

  依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高校学生会原本只是“受党团组织领导的、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服务,代表学生参加学校事物,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增进学生福利”。但是在一些高校,这个原有的功能已经异化成官僚主义的恶果。崇拜和显摆手中的管理权力成为最重要的事,至于如何为同学们服务的终极目标则被抛诸脑后。这种异化的结果,颠覆了学生会旨在服务学生的初衷。学生不仅在校期间容易盲目崇拜特权和看重尊卑等级,进入社会以后也会缺乏独立人格,盲从大流,讲求混圈子乃至腐败寻租。要在这样的环境里讲求大学生的独立思想和治学风范,无异于缘木求鱼。

  《学生干部自律公约》的出台无疑是对症下药之举。但是,官僚化的幽灵不光游荡于部分学生的内心,整个大学体制的官僚化、行政化才是导致青年学子对其顶礼膜拜的根本原因。诚如共青团中央所言,若要实现学生会的“去官气”改革,目光不能局限在道德自律的层面,要在教育体制机制层面作出深刻变革。

  第一个关键因素是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化改革。“民主是治疗官僚主义的良方”。要尊重和扩大普通学生的民主参与,把对学生代表的评判标准和权力交给广大师生。进一步扩大普通学生在学生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广泛听取同学意见,充分尊重多数同学意愿。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学生代表队伍的工作作风建设。健全培训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服务意识,促其坚决抵制和克服脱离广大同学的倾向。将作风建设列入评价体系,作为学生干部选拔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另外,还要简化服务与管理程序,杜绝发文、会议等工作形式。

  第三个因素是大学内部管理的去行政化改革。大学不但要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健全决策和监督功能,而且要清晰区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范围与界限,保障教授有话语权。从塑造现代大学的灵魂——学术自由做起,回归大学的教育本位,回归大学应该担负的使命——大学承担着民族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发展,以及对世界优秀文化吸收的责任。

  如何扭转高校学生会的官僚化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持久战。我们除了需要文化层面的自律以外,更需尽快强化制度层面的教育机制改革。只有杜绝“官气”的学生会,才更有可能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学子,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