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奇: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2018年08月27日 13:39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 ] 山西省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省份。近年来,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聚焦问题,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扶贫;通过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全面实施“六环联动”,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累了成功经验做法。

  [关键词] 联动;异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山西省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省份。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全省119个县中,有3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建档立卡时,全省共识别贫困村799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8.3%,识别贫困人口329万,贫困发生率13.6%。新一轮脱贫攻坚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上手、亲自推动,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态度和决心,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积极探索并坚决走好具有中国特色、山西特点的减贫之路。因地制宜、以户为基、精准到人,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带动76.1万贫困人口增收;“六环联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已搬迁贫困人口22万人;坚持增收增绿并重,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带动51.9万贫困人口增收;推动教育扶贫,在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和中高职生应助尽助,对有需求的12.2万农村贫困劳动力全部进行免费培训,实现转移就业9.1万人;着眼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行健康扶贫双签约,构建“三保险三救助”政策体系,大病慢性病报销比例达90%以上,救助费用惠及23.7万人次;危房改造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实质性突破,累计退出贫困村4800个,贫困人口减少到90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9%,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967元增加到7330元,年均增长13.1%,1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进入程序。

  易地扶贫搬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采取的超常举措,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的治本之策。2017年6月23日,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脱贫攻坚进入到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解决深度贫困要有深度举措,整村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有效办法。实施整村搬迁要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的问题,真正能体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特别是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先后制定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指导意见、实施意见,规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9万人,其中确定了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具体做法是,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六环联动”。

  (一)精准识别对象。就是通过严格程序,解决好“搬迁谁”的问题。首先是划定区域、确定村。尊重乡村发展和变迁规律,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和村镇体系建设规划,针对“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确定要搬迁的乡村。其次是确定搬迁户,在做好政策宣传和群众思想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村里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定等程序,精确到户、到人。在确定搬迁对象的基础上,建立“一户一档”,做到户有明白卡、村有花名册、乡镇有档案、县级有台账。最后是双签协议,在签订搬迁安置协议时,同步签订旧宅拆除复垦协议,明确政府和搬迁群众的责任与义务。“十三五”期间,山西省确定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49.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搬迁人口37.9万,同步搬迁11.8万非贫困人口。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精准识别搬迁对象和动态调整信息数据专题培训,确保线上完整准确、线下真实可靠。

  (二)新区安置配套。就是通过科学选址规划建设,解决好“搬得出”的问题。注重科学选址,统筹考虑产业、就业、土地、环境等因素,纳入县域镇村规划体系,特别是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做好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避开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及山洪易发区,重点在县城、小城镇、中心村、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周边区域选址,确保在解决住房安全需求的同时,能够实现就业创业。注重科学规划,按照“五规合一”要求(城乡建设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搞好安置点规划布局。着眼于与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着眼于体现地域文化传统和乡村风貌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建成“排排座”兵营。注重科学安置,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需求,采取一策为主、多策跟进、综合施策的方式,实施直系亲属合户安置、配建公租房、中心村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充分体现政府关心、儿女孝心、社会爱心。注重科学配套,新建集中安置点,水电路气暖等硬件基础设施配套,卫生院、学校、文化活动场所、村级组织工作室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截至2017年年底,搬迁贫困人口累计入住19.07万人,完成国家任务的100.4%。

  (三)产业就业保障。就是通过强化后续帮扶,解决好“能脱贫”的问题。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高度重视搬迁后的产业配套和就业安置,核心是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产业方面,依村搬迁安置的整体新村,将后续产业发展纳入“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同步规划部署产业项目,落实到村到户后续帮扶名单、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建立脱贫台账。就业方面,凡是进城镇安置的贫困搬迁户,有劳动能力的,按照本人意愿组织参加职业培训,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就业介绍等服务;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提供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就业援助,使每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保障方面,衔接好社会保障兜底政策,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稳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所有涉农县农村低保标准均超过了3200元的省定扶贫标准线。落实大病慢性病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临时救助、残疾人补助等政策。截至2017年年底,搬迁贫困人口累计脱贫13.68万人。针对老年人和特困群体,不仅捆绑使用好各类扶持政策,而且做到退耕还林项目优先布局,光伏扶贫项目优先覆盖,经济林项目优先实施,资产收益项目优先安排,护林员岗位和城镇公益性岗位优先提供。

  (四)社区治理跟进。就是通过构建有效的治理体制机制,解决好“稳得住”的问题。在城镇集中安置点主要实行城市社区治理,在农村大中型集中安置点逐步实行农村社区治理,小型安置点实行村民自治组织管理。对于整村搬迁后集中建设的移民新村,及时建立健全新的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搬迁村撤并后的“两委”成员待遇不变,作为村民小组的独立经济单元性质不变,脱贫攻坚期内原转移支付继续保留。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村委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实现搬迁群众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五)旧村拆除复垦。就是通过建新拆旧,解决好“群众权益”的问题。专门出台了拆除复垦奖补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完成拆除的,人均奖励1万元;签订土地复垦协议并自行完成宅基地复垦的,人均再奖励0.5万元。原则上搬迁农户入住6个月内完成旧房拆除工作,1年内完成土地复垦工作。贫困县可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目前,全省整村搬迁已复垦土地6933亩,增减挂钩结余指标易地交易面积6100亩,交易金额9亿元左右。对搬迁农户实行“五个不变”保权益,即退耕还林等各类政策补贴保持不变,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保持不变,农村医保、养老、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权益保持不变,对农村、农民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和渠道保持不变,享有的脱贫攻坚各项支持政策保持不变。

  (六)生态治理修复。就是通过人退绿进,解决好“生态脆弱”的问题。因地制宜确定拆除复垦工作方案,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大力推动人退绿进,让荒山秃岭变绿水青山,并逐步成为百姓脱贫增收的金山银山。退耕还林项目覆盖整体搬迁村所有符合条件的坡地、撂荒地,并优先种植经济林(贫困县完成退耕还林147.5万亩,惠及8.2万贫困户);改革造林绿化工程办法,改招标为议标,改专业队实施为合作社实施,贫困户入股分红,务工挣钱(全省组建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2933个,贫困县完成造林绿化260万亩,带动6.2万贫困劳动力);森林管护就业吸纳搬迁贫困劳动力当护林员,获得更多务工收益(全省森林管护就业吸纳1.9万贫困劳动力);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带动搬迁贫困户增收(经济林提质增效实施91万亩,惠及20.4万贫困户);依托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林产业,帮助搬迁贫困户增加资产收益。通过五个举措实现生态与生计、增绿与增收互促双赢。山西省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的做法,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总结这几年山西省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强化军令状意识。切实提升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一把手”必须亲自抓。精准脱贫就是一场攻坚战,易地搬迁更是其中的硬骨头,这就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上手,既挂帅又出征。省里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层层压实责任。三是必须统筹推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工作要环环相扣,压茬推进,形成闭环,最终才能显现效果。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现场推进。通过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现场观摩,典型示范,并实行现场督导全覆盖,一线及早发现问题、一线及时解决问题。五是必须吃透政策、严守政策。牢牢守住搬迁对象精准界线、住房面积标线、搬迁不举债底线、项目规范管理红线和资金使用管理高压线。六是必须紧扣稳定脱贫目标。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安排好搬迁后的生计保障。

[作者简介]陈永奇,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