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强:筑牢持续增收脱贫长效机制

2018年08月27日 13:38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 ] 江西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过程中,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以“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为目标,以健全利益联结和组织合作机制为纽带,构筑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依托,打造了帮扶贫困群众的就业增收平台,建立完善了“全覆盖、高质量、可持续、强动能”的增收脱贫长效机制。

  [关键词] 脱贫攻坚;产业就业扶贫;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党的历史使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全面深化扶贫领域改革,凝心聚力推进脱贫攻坚,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的成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区,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牵挂于心,在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中明确指出,“中央苏区率先脱贫在全国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影响会更大,要在脱贫攻坚上领跑”。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谆谆嘱托,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作为坚定看齐追随、维护核心的政治检验,作为对老区人民庄严承诺的真诚兑现,全省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取得决定性进展,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减贫缓贫成效显著。贫困人口由2013年年末的346万人减至87.54万人,累计减贫258.4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年末的9.21%降至2.37%,下降6.84个百分点,减贫规模前所未有。二是脱贫摘帽成效显著。2016年,井冈山市、吉安县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贫困县数量实现首次减少,2017年又有6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条件,已接受国家严格评估。全省2900个“十三五”贫困村,到2017年年底已脱贫退出1600个,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迈出坚实步伐。三是工作考核成效显著。中央对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江西获得全国第一档次“综合评价好”的优秀成绩,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通报表扬。

  江西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巩固发展脱贫成果,需要驰而不息攻克坚中坚、难中难,关键必须解决贫困群众短期脱贫摘帽易、长期稳定脱贫难的问题。为此,全省上下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困难的认识、规律的把握和经验的探索,树立脱贫质量为先、长效脱贫为要的理念,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分户施策,大力夯实产业扶贫之基、厚植就业扶贫之本,全力构筑“全覆盖、高质量、可持续、强动能”的增收脱贫长效机制。

  一、推进全覆盖,拓展贫困群众实现增收的途径

  习近平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江西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按照“一个不少如期精准脱贫、一户不落迈入全面小康”的要求,确立了“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的目标,坚持精准扶贫核心要义,抓牢“参与度”“受益度”两个关键,深入实施产业就业扶贫全覆盖工程。一是发展“两类扶持模式”。按照“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的要求,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重点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多渠道扶持就业,对无劳动能力的实施光伏扶贫、投资入股等资产收益型帮扶,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量身定制精准扶持政策。二是打造“六类就业平台”。依托就业扶贫园区、龙头企业扶贫基地、乡村就业扶贫车间、新型农村合作社、非正规就业组织、就业扶贫专岗托底平台,帮助贫困群众更好地就近就地就业,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脱贫拓宽途径。三是建立“一套责任机制”。涵盖政策扶持、资金奖补、服务指导、金融支持、督察考核等内容,强化县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落实产业就业扶贫责任的督察问责措施,引导督促各地发展长期稳定脱贫的产业就业项目,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和脱困致富提供保障。

  二、聚焦高质量,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基

  习近平强调,“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遵照总书记重要指示,江西省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按照“到2020年全省脱贫质量和成效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重点发挥江西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和生态优势,将产业就业扶贫融入全省质量兴农和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的发展战略,与全省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紧密结合,下大力气打牢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高质量脱贫的产业就业扶贫根基。一是聚合资源强基础。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明确到2020年全面完成28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计划,推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扩大规模经营。优先安排贫困地区、优先向贫困户返租倒包,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就地就业有依托。二是聚集优势调结构。做大做优稻米、蔬菜、果业、茶产业、中药材、草地畜牧业、水产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油茶九大特色扶贫产业,做大产业规模,做响产业扶贫品牌,做强做响赣南脐橙和蔬菜、鄱阳湖水产、井冈密柚、抚州中药材、宜春油茶、九江稻渔共生等一大批产业扶贫特色品牌,推进产业扶贫转型升级,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稳定就业有支撑。三是聚拢力量优服务。完善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行贫困村产业发展技术包干服务,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开展适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邮乐购”“供销e家”“益农信息社”等本土电商扶贫平台,推广农校、农企、农超对接模式,畅通农产品营销渠道,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就业增收有保障。

  三、强化可持续,完善产业就业带贫益贫的机制

  习近平指出,“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全省上下遵照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脱贫攻坚“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总要求,在大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中着眼长效脱贫,拧紧利益链条,强化组织合作,落实带贫益贫,不断筑牢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机制保障。一是强化模式带动。夯实贫困村“选准一项主导产业、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设立一笔风险补偿金、落实一个部门帮扶”的产业扶贫“四位一体”模式,大力兴办乡村就业扶贫车间和开发公益就业专岗扶贫,确保产业就业扶贫精准到户到人。二是强化组织带领。在发展产业基地、组建合作组织、兴办集体经济中,大力推进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和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等为主的产业就业带贫益贫方式。三是强化能人带头。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惠万户”和“能人+贫困户”行动,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造就了一批“田教授”“农秀才”,打造了一支心系乡亲、热心扶贫的乡土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了企业帮扶人员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吸纳贫困群众实现就业的主力军作用。

  四、培育强动能,激活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因

  习近平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按照总书记这一要求,江西各地坚持把激发内生动力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树牢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导向。一是强化正向激励。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引导贫困群众,用身边的脱贫故事教育贫困群众,用产业就业技能培训提升脱贫能力,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信心和斗志;坚持扶贫与扶勤、扶德相联,改进帮扶方式,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激励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施就业扶贫援助月、“千企帮千村”等专项活动鼓励贫困群众参加就业,并探索建立贫困户脱贫光荣榜、脱贫成效评分奖励等制度,树牢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风向标。二是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在村级组建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强化村民自我教育、管理、监督,探索打造“红黑榜”“曝光台”等载体,加强道德舆论约束,建立依法治懒、法治扶贫、依规惩戒等治理机制,坚决防止“养贫助懒”和“干部干、群众看”的消极现象。三是增强基层能力。深入开展“党建+扶贫”,建立落实基层干部与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统筹管理机制,打牢精准脱贫的基层组织保证,全面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强村级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成果的自我发展能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西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指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扎实实做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以产业就业驱动为支撑,以厚植带贫益贫根基为保障,夯实筑牢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长效机制,确保以“全覆盖、高质量、可持续、强动能”的脱贫质量和实效。

[作者简介 胡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